故宫太和殿受降,二十万民众见证的胜利时刻
1945年10月10日,故宫太和殿广场旌旗招展,二十余万北平民众汇聚于此,见证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开受降仪式。这场受降仪式为何选在故宫太和殿?北平受降的背后,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即将为您揭秘!
他严词拒绝日方无理要求用细节守护民族尊严
北平受降仪式,最初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由第十一战区参谋长吕文贞全面负责北平受降工作。1945年9月9日,吕文贞飞抵北平西苑机场,日本军部参谋长高桥坦——这个双手沾满中国鲜血的战犯,竟主动伸手想握手。吕文贞直指身旁凳子,冷冷一句“请坐下”,让习惯耀武扬威的高桥坦倒吸凉气。
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失败方,日军在投降仪式上需要签署、纳上投降书,这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1945年9月12日,当吕文贞召见日方代表高桥坦,宣布受降具体事项时,高桥坦突然提出一个要求:所有文件做成三份,一份为正本,两份为副本,且日文为正本。日文为正本,不符合他们作为侵略战争失败者的身份。吕文贞对此坚定地表示:“三份可以,但是应以中文为正本。”对比南京受降时何应钦默许冈村宁次不带佩刀的妥协,吕文贞用一个个细节守住民族尊严!
吕文贞“独断专行”把受降仪式改在故宫太和殿
1945年10月6日,吕文贞受邀观摩天津受降。这是一场特殊的投降式,美军代替中国军队接受日军投降。仪式中,先升美国国旗时民众沉默的神情,与升中国国旗时“中国万岁”的欢呼形成强烈反差。民众的欢庆令吕文贞热泪盈眶,这也促使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1945年10月7日,距离既定举办北平受降仪式只有不到三天了,吕文贞决定将原定中南海怀仁堂室内受降的计划取消,改为公开受降。他在回忆文章中直言:“我这独断专行的决定,自愿承当上级的谴责”。
随后,他与参谋主任刘本厚马上驾车直奔故宫。当看到能容纳几十万人的太和殿广场时,吕文贞眼前一亮,这里能让更多百姓见证胜利!于是,短短三天,他们清理广场、搭建礼台,甚至特意规定中方面南而坐、日方面北而坐,用细节彰显胜者姿态——这场“任性”的调整,也为抗战受降历史留下振奋人心的一幕!
受降仪式上的这一幕太震撼现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
1945年10月10日10时10分,故宫北侧景山山顶的礼号长鸣,响彻云霄,宣告受降仪式正式开始。日军代表们个个垂头丧气,夹道两旁的民众则纷纷鼓掌欢呼“胜利万岁”“中国万岁”。那欢呼声中,充满了北平人民八年来压抑后的解放与喜悦。
仪式中最为震撼的,就是投降日军代表呈缴军刀的那一幕。签字仪式结束后,21名日军将领依次走到受降台前,双手捧着自己身上佩过的军刀,恭恭敬敬地将这些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军刀放在了受降桌上。当最后一把军刀被放下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喜悦的泪水在许多人的脸上流淌,这些日本军刀再也不会成为中国老百姓们的噩梦。
太和殿受降的许多经典照片,出自英军少校约翰·斯坦菲尔德。这一天,作为英军代表的他,相机始终对准仪式的每一个瞬间。他和中国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受降仪式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今日21:05,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的《档案》即将播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