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冬天,刘克宽上校应邀撰写了一篇关于黄土岭战斗的回忆录。作为这场战斗的亲历者,刘上校在回忆录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战况。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成功击毙了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及其麾下900多名日军,造成了日军的惨重损失,震动了日本朝野。
刘克宽出生于天津蓟县,家庭条件较好,受过良好教育。在那个时代,像他这样有文化的人在八路军中并不多,因而备受尊敬。1938年,22岁的刘克宽加入八路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先从班长做起,短短几个月后便被提升为连指导员。刘克宽的枪法出色,且在战场上能保持冷静,这使得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逐渐获得上级的赏识。 此外,刘克宽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写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都出自他手。不过,他关于黄土岭战斗的回忆录,却意外跑题。事实上,回忆录中记录的战斗与黄土岭战斗有一定关联,只是时间间隔过短,导致第二次黄土岭战斗鲜为人知。 1939年11月,日军在黄土岭和雁宿崖一带遭遇惨败,阿部规秀中将被八路军的迫击炮打死。这次失败让日军内部哗然,为了报仇,日军决定发起反击。阿部规秀去世后27天,日军调集超过1000人的大队从涞源出发,进攻八路军在寨坨村的阵地。寨坨村位于黄土岭东面约两公里的地方,是八路军的战地医院所在地,战时那里只剩下三名轻伤员——28岁的老班长万金成、16岁的袁福荣和另一名战士“旺旺”。 刘克宽到达寨坨村后,动员伤员转移,但三人坚持要求上前线。刘克宽无法同意他们的请求,只好让当地老乡用担架将三人转移,同时给了万金成两元边区币,叮嘱他们保持营养。万金成是个老兵,他曾在一件叛变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将潜在的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刘克宽交代完后,立即带领战士们构筑防御阵地,准备迎接日军的进攻。早晨8点,日军的队伍毫无防备地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战斗随即打响。尽管八路军装备劣势,凭借地形优势和坚强的意志,八路军展开了激烈的抵抗。日军的炮火和飞机持续轰炸,使得八路军伤亡惨重,但他们依然顽强坚守。 战斗的关键时刻,来自小山丘的突袭改变了战局。山丘上突然响起了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日军措手不及,死伤惨重。这股突然出现的力量使得日军的进攻受阻,为八路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经过一番激战,援军终于赶到,日军被彻底击败,撤退时留下了大量尸体。 在战斗结束后,刘克宽和战士们登上那座小山丘,发现了三名伤员的尸体。万金成因伤重牺牲,“旺旺”英勇地与敌人搏斗,也最终牺牲,只有袁福荣幸存。袁福荣受重伤,最后在刘克宽怀中安详去世,他临终时问刘克宽:“我是党员吗?”刘克宽坚定地回答:“你和旺旺同志,都是最合格的共产党员。” 经过多年,刘克宽通过回忆录将三位烈士的英勇事迹公之于众,使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知。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至今未能找到他们的家属,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