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清朝灭亡后,清朝的王爷爱新觉罗·善耆带着家人搬到辽宁旅顺,为了避免麻烦,他们全家改了姓氏,改为金姓。就在这里,他们度过了几年安稳的生活。
1918年,爱新觉罗·善耆与第四侧妃所生的第十七个女儿出生了,她被称为十七格格,名叫爱新觉罗·显琦,汉名金默玉。金默玉长得唇红齿白,深受父母和哥哥们的宠爱。然而,四岁时她不幸失去了父母。尽管如此,她很幸运地得到了叔伯们的精心照顾,尽管清朝已经灭亡,她依然过着贵族生活,家中保留着许多王室的规矩。
王府里的生活非常讲究,每天要按照大清的礼仪行事,女孩子的规矩尤为繁琐。比如,在宴会时,金默玉和她的姐姐们不能随意去夹远处的菜,这种事通常由奶妈代劳,虽然奶妈只夹一点菜,金默玉却从不敢表示饿。尽管如此,金默玉从小就不喜欢这些规矩,觉得它们很虚伪。每次有人向她请安,她总是心不在焉地说“算了算了”,还常常批评这些礼节太过做作。
当家里去看电影时,金默玉会毫不掩饰地大笑。尽管姐姐们总是提醒她要注意仪态,她却总是坐远一些,继续开心地笑着。就在这种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金默玉度过了12年的时光。
13岁时,金默玉宣布自己将来要成为一名记者或者演员。然而,她的叔伯们却有着更宏大的目标,希望恢复清朝的辉煌,甚至希望通过子女的成婚来实现复辟的梦想。于是,金默玉和姐姐金碧辉一起被送到日本留学。在日本,金碧辉被一些亲戚送给川岛速浪当干女儿,最终变成了著名的间谍川岛芳子,成为历史上的大汉奸,而金默玉则在日本的一所贵族学校读了8年书,结识了一位好老师,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
二战爆发后,中日关系恶化,金默玉中断学业回到旅顺。家族安排她嫁给蒙古的一个人以联姻,但金默玉不愿意成为家族的工具,她选择逃婚,买了一张火车票,连夜从旅顺逃往北京。在北京,她凭借自己在日本的留学经历,顺利找到了一份翻译工作,收入颇丰。尽管她没什么金钱观念,常请朋友吃饭,花钱如流水,但她生活得十分快乐。
金默玉还喜欢追赶时髦,她会烫头发,画眉,穿旗袍,甚至为了拍一张照片,她特意穿上花旗袍,露出明媚的笑容。因为她的美丽,这张照片被照相馆老板挂在了橱窗里,不久后就吸引了哥哥们的注意。哥哥气愤地将照片拿回来,而金默玉却看着照片说:“拍得不错嘛。”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金默玉的哥哥们因害怕报复,带着财产移民海外。金默玉认为自己没有做过对不起国家的事,坚持留在北京。哥哥们留给她100元钱和一些家中老人和孩子让她照顾,但很快这笔钱就用光了。为了生活,金默玉卖掉了许多家中的贵重物品,却常常遭遇欺骗。她也尝试开洗衣房,却亏损严重。无论多么艰难,金默玉没有抱怨,而是坚强地熬过了这一切。
在她最困顿的时候,曾远走高飞的哥哥们想起了她,送来了些许钱。金默玉明白这笔钱也迟早用光,决心做些能自给自足的生意。于是,她请来了一个厨艺高超的川菜师傅开了一家川菜馆。经过两年的努力,她的川菜馆逐渐有了名气,艾青、郭沫若等文化名人都曾光顾。她自己也成为了餐馆的金老板。
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金默玉的爱情也悄然降临。36岁时,她嫁给了著名花鸟画大师马万里,两人婚后的日子非常幸福。然而,幸福并未持续太久。在婚后的第六年,金默玉突然被带走,罪名是清朝余孽,与日本人有过联系,而她的姐姐金碧辉更因叛国行为被视为大汉奸。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样的罪名无疑致命。为了不连累丈夫,金默玉在监狱里提出离婚,独自承受了长达15年的牢狱之灾。
在监狱里,金默玉过着艰苦的生活,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但她从未抱怨。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她坚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1973年,她终于被释放,已经55岁的她被分配到天津茶淀农场工作,在那里遇到了第二任丈夫施有为。施有为并不介意金默玉的过往,两人很快结婚。金默玉与丈夫一起生活得简单而幸福,尽管生活艰苦,她从不抱怨。
1976年,金默玉随丈夫回上海探亲,却突然生病。医生诊断她的身体已因多年劳累和监禁而透支,患上了脊椎炎等疾病,需要卧床休息。因病退,她的工资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为了生活,她决定向政府求助,写信给邓小平,请求能做一些脑力劳动。没想到,政府很快回信,同意她的请求,这一转折让她的生活有所改善。
之后,金默玉和丈夫用积蓄开办了日语班,并成功地建立了爱心日语学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1996年,她已经78岁,仍然全力投入学校的建设,几年前还创建了廊坊东方大学城。2007年,年近90的金默玉参加了《鲁豫有约》的访谈节目,展现了她依然充满活力和智慧的一面。她说:“喜怒哀乐四个字,怒和哀是留给自己的,但喜和乐可以他人分享,这就是人生。”
2014年,金默玉因心脏病去世,她将自己北京的一套房产捐给国家,以替姐姐金碧辉赎罪。她一生坎坷,却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用坚强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这位“格格”用她的故事证明了,哪怕经历了所有的风雨与磨难,最终依然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