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
济南趵突泉水位突破30米
创本年度新高
“趵突腾空”壮观景象刷屏的同时
“趵突泉水下有水泵”的质疑
也悄然在网上出现
10月12日
趵突泉景区第一时间辟谣
表示不存在水泵,水下确有水管
但作用是防止泉口崩塌和泥沙堆积
趵突泉 图片源自新华社
“趵突腾空”的奇景背后
你是否好奇
这眼千年名泉为何能长年喷涌?
“泉城”又是如何守护这份自然馈赠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济南泉水数量众多
早在宋代
文人墨客就对济南的泉水成因
展开过探讨
曾任齐州(济南)太守的曾巩
认为泉水来自南部山区
这一观点与当代地质研究不谋而合
济南泉水成因示意图 图片源自地道风物
济南南高北低的地势
是其坐拥众多泉水的条件之一
南部山区由易渗水的碳酸岩构成
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
顺着岩层倾斜方向往北潜流
当这些地下水抵达济南老城区时
遇到不透水的辉长岩岩体阻挡
水流在压力作用下
便从地质构造薄弱处喷涌而出
形成众多泉群
据水文地质部门勘测
趵突泉一带从地表向下至8米
是第四纪沙砾、黏土层
8米~30米
为奥陶纪白云质石灰岩、大理岩
裂隙、溶洞众多
成为了地下水集中和上升的通道
上升的地下水流
从相距2~3米的两个洞隙中蹿出地面
形成趵突泉的南泉和北泉
中间的泉眼则是从北泉分流而来
这也就是趵突泉“三窟迸发”的由来
从“停喷”到“复涌”
趵突泉并非永久性喷涌
历史上也曾面临停喷危机
20世纪70年代
因地下水水位低于26.98米
趵突泉首次出现停喷
从1999年3月至2001年9月
泉水断流停喷时间长达926天
是有记载以来最长的一次
2003年9月6日
在停喷548天后
趵突泉再次复涌至今
20多年来
济南市多措并举
保护泉源
陆续发布《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
《济南市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等
通过立法保护、自备井关停、
多水源联合调度等切实举措
每年减少约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
将城市供水的地下水与地表水比例
从8∶2扭转为2∶8
现如今
保泉成效已从趵突泉延伸至全城泉群
七十二名泉全部复涌
“月牙飞瀑”盛景再现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背后
不只是济南趵突泉
近些年
山西太原晋祠千年古泉复流
北京81处泉眼干涸多年后重新涌水
越来越多泉水复涌的故事
正在多地上演
中国水事综合半月谈、济南时报、天下第一泉景区等整理
文案 | 王子月 邓婉颖
来源: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