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以全球“领导者”自居,但在面对伊朗问题时,40年来始终未能取得实质进展。伊朗的核计划发展迅速,同时支持多方代理武装,还通过偷偷向中国出售石油来规避制裁。而与中国的关系则完全不同,美国采取了关税战、科技封锁等多种手段,迅速行动,试图遏制中国崛起。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就将伊朗视为威胁。那时,伊朗革命者占领了美国大使馆并扣押了52名美国人质,长达444天,最终导致两国断交。进入21世纪后,美国不断施压伊朗,2003年在打击伊拉克的同时,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的一部分。美国的情报机构时刻监视伊朗的核设施,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多轮制裁措施,冻结伊朗海外资产,削减其石油出口。
2015年,美国通过外交谈判达成协议,限制伊朗铀的浓缩纯度,并在此基础上解除部分制裁。然而,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重新实施了对伊朗的全面制裁。作为回应,伊朗迅速恢复铀浓缩,并将浓度提升至60%,距离武器级核武器仅差一步。2020年,特朗普政府用无人机暗杀了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伊朗以导弹袭击美国驻中东的军事基地进行报复,虽未引发全面战争,但局势依然紧张。
2021年,拜登试图重启伊核协议,进行了多轮谈判,但双方未能达成新的协议。伊朗要求美国提供更多保障,而美国则希望伊朗承诺更严格的核不扩散条款,最终谈判破裂。到2022年,国际社会发现伊朗的铀库存量急剧增加,地下的核设施仍在不断扩建。
到了2023年8月,美国与伊朗达成了一项协议,交换了5名美国人质,并解冻了伊朗在韩国的60亿美元资金,这笔钱只能用于人道主义目的,并存放在卡塔尔银行。然而,美国国内保守派强烈反对这一协议,批评政府表现软弱。尽管美国在波斯湾部署了F-35战机和3000名士兵,以防止伊朗扣押油轮,最终问题还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避免了军事冲突。
2024年,美国情报部门评估称,伊朗的核威胁日益加剧,布林肯国务卿公开承认,美国推翻伊朗政权的目标已经失败。到了2025年,随着伊朗铀库存超过400公斤,美国再次加大压力,调动B-2轰炸机和军力,威胁如果谈判失败,美国将采取措施确保伊朗无法制造核武器。但到了2025年10月,局势仍未有明显变化。
美国未能彻底解决伊朗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伊朗体制的稳固。伊朗的宗教领袖掌握最高权力,革命卫队控制军事力量,且伊朗地理位置重要,霍尔木兹海峡一旦被封锁,全球油价必然暴跌。伊朗还通过支持多个中东武装团体,形成对抗美国的“轴心”,使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受限。
此外,伊朗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日益紧密,2023年在中国的帮助下,伊朗与沙特恢复了外交关系。2025年,伊朗将90%的石油出口到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进行基建换石油的交易,绕过美元制裁。美国虽然对中国进行制裁,试图打压伊朗,但对中国的依赖又让美国举步维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有重要影响,美国无法轻易施压。
2025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25%的关税,并对中国五大芯片企业实施出口禁令。虽然特朗普时期就曾对中国加税,但中国通过发展内需和替代技术,依然保持出口总量。中国的中芯国际已掌握了14纳米芯片技术,并能用国产系统替代美国技术。
对于美国而言,伊朗只是中东的一个麻烦,而中国则是全球性的挑战。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北斗、高铁等项目,逐渐增强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与美国形成全球性的竞争。美国在欧洲和中东的战略分心,使其无法集中力量应对中国的崛起。
到2025年6月,随着美国对伊朗的军事威胁升高,俄罗斯和中国对此表示强烈警告,指出如果美国继续对伊朗采取强硬措施,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冲突。美国虽然有强大的军力,但在面对中国和伊朗这两个主要对手时,陷入了难以脱身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