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吉思汗征服中亚后,他将领地分给自己的子嗣,这些分封的土地被称为“兀鲁思”。其中,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被封为察合台汗,三子窝阔台被封为窝阔台汗。
第一阶段: 在窝阔台担任大汗期间,蒙古汗国的经济体系与察合台汗国紧密相连。窝阔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汗国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需要察合台的支持才能顺利执行。窝阔台还发布了《大札撒》,并且在成吉思汗的旧法令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他宽容了很多在他即位之前违反法律的蒙古犯人,并严令禁止未来的违法行为。在税收方面,窝阔台任命耶律楚材制定了一套明确的赋税制度,适用于蒙古的牧民、中亚和中原地区。窝阔台采纳耶律楚材的建议,设立了十个税务管理区,专门负责征收税款,这项政策在中亚地区的执行也需要察合台的支持。
第二阶段: 随着海都的势力逐渐扩大,察合台汗国的经济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海都注重农耕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河中地区,推动了该地区经济的恢复。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大汗的过程中,察合台汗国逐渐摆脱了外部的操控。1260年,阿里不哥派遣其心腹阿鲁忽前往中亚继承察合台汗位,阿鲁忽凭借阿里不哥的支持控制了农业区域的税收权,并开始独立管理察合台汗国的领土。忽必烈为了争取阿鲁忽的支持,将河中地区的税收权转交给了他。从此,察合台汗国的经济和政治开始独立发展,尤其是在河中地区,经济得到了恢复和繁荣,农田和城市日益发展,人口逐渐增加。
第三阶段: 经过几年的发展,察合台汗国在1260年以后逐渐摆脱了束缚,经济开始独立发展。特别是在怯别统治期间,察合台汗国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统一了货币,推动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怯别参考了伊利汗国的税制改革,将河中地区划分为小的行政区域,并确定了税率和征税方式。此外,他还进行了统一币制改革,推出了两种货币单位,并在货币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一改革对汗国内部特别是河中地区的贸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段时间内,河中地区成为了商业中心和贸易枢纽,与西亚、北非的贸易往来也变得更加频繁。商旅受到优待,许多贸易集市和客店在该地区繁荣发展。答儿麻失里汗统治期间,河中的经济再次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和农业蓬勃增长,手工业、畜牧业和农业也都非常兴盛。
随着时间的推移,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的经济关系逐步加强。两国通过商路和驿站进行商品交换,经济合作更加密切。为了促进贸易,蒙古帝国特别重视修建驿站,为商人和使臣提供便利,形成了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撒麻耳干和不花剌等城市成为商路中心,推动了内外贸易的繁荣。
总之,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的合作,对两国经济的相互促进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河中地区成为了两国经济活动的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