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征交趾大军为何经过博白?
博白县,古时称白州,位于广西东南部。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南界交广,北依苍梧,五六座城池相连,远眺对方,兵力容易集结,成为南方重要的重镇。
在秦朝之前,博白地区属于岭南,是百越民族中西瓯骆越部落的聚居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三郡,其中博白属象郡。汉朝初期,博白为南越国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征服南越,博白归入合浦郡。到了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部的交州划入了博白地区。
如今,博白隶属于广西玉林市,南流江从大容山发源,经过博白、合浦,最终注入南海。古代交通不便,水路成为重要的运输通道,促进了博白的繁荣。随着时间推移,博白的居民不断增加,2021年统计显示,博白总人口超过190万人,常住人口超过130万人,是广西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地之一。
二、谁率大军南征交趾?
据史料记载,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的征侧、征贰率领叛军起义,攻占了65座城池,立自为主。交趾,今天的越南北部,汉武帝在公元前111年设立了交趾郡,将其纳入汉朝的治理范围。
光武帝刘秀决定派遣伏波将军马援征讨叛乱。马援的军队沿着南流江水路进军,经过博白和合浦。在马门滩,由于水流湍急、乱石阻塞,战船无法通过,马援命令疏通水道,顺利推进,也为后来的民间航运带来了便利。当地百姓为纪念马援在此修建了“伏波祠”,并塑像立碑,至今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与此同时,刘隆作为副将,率领陆军支持水路大军。史料显示,刘隆在大军回程时病重去世,葬于博白水鸣镇南侧,民众为其立墓,并尊其为“北滩大元帅”。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当地人前往墓地祭拜,表达敬仰之情。
三、刘隆究竟是何人物?
刘隆,西汉末年南阳人,曾家族遭遇政治变故。公元6年,父亲刘礼因参与反对王莽的起义而被杀,年仅七岁的刘隆侥幸逃脱。成年后,刘隆投奔刘秀,成为其麾下的重要将领。
在新莽末年,刘秀起义反抗王莽,刘隆随军参战。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决裂,随即展开对抗,刘隆参与了这场战斗。然而,刘隆的家庭却遭到悲惨遭遇,他的妻儿被李轶残忍杀害,几乎全家被“灭门”。尽管如此,刘隆依旧忠诚于刘秀,协助其在乱世中崭露头角。
公元26年,刘秀建立东汉,封刘隆为亢父侯。此后,刘隆屡次立功,深得刘秀器重。他参与了平定北方和南方的诸多战役,屡次获得胜利,最终升任大将军,并帮助刘秀稳定了东汉的政权。
四、刘隆的魂是否真的葬在博白?
据博白的地方史料记载,刘隆于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去世,葬于博白县水鸣镇南侧,并被当地人尊奉为“北滩大元帅”。然而,史书如《后汉书》、《东观汉记》以及《资治通鉴》中的记载与此有所不同。根据这些史书,刘隆的部队在禁溪口大破叛军,俘虏了大批敌人,且刘隆并未死于博白。
因此,博白当地的说法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刘隆的墓地并不在博白,而更可能是楼船将军段志的埋葬地。段志在征讨过程中病逝,可能是在博白逝世,成为了当地的历史人物。
尽管如此,博白的民众依旧怀念这位曾经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并且对刘隆的崇敬与纪念,反映了当地人对历史的敬仰以及他们对英勇将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