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秋,山东寿光的一处农舍里,刚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王耀武神色憔悴。
这位曾镇守济南、被蒋介石寄予厚望的 “山东王”,此刻身上没了往日的威严,只剩兵败后的落寞。
数月后,当一位特殊访客出现在功德林管理所时,王耀武瞬间红了眼眶,刚开口便哽咽道:“老师,我后悔当年没听您的!”
这位让王耀武红着眼感到愧疚的人,是谁?
他究竟对王耀武说过什么,能让王耀武在被俘后如此追悔莫及?
被王耀武称作“老师”的人,名叫刘子衡。
但他并不是教导王耀武军事方法的老师,严格来说,他既不是将领,也不是什么大员,只是一位以讲学为生的学者。
这样的他,为何能让身经百战的王耀武尊称 “老师”?
提起刘子衡,今天知道他的人或许不多,但在民国时期的军政圈里,他却是个特殊的存在。
1903 年,刘子衡出生于山东临朐,与王耀武同龄。
他早年就读于国立青岛大学,因对古籍研究精深,又敢于批判传统儒学,深得校长蔡元培赏识。
毕业后,刘子衡没有选择仕途或经商,而是带着一箱书籍游走各地讲学,他的课堂不拘形式,无论是军营帐篷还是书院讲堂,只要有人愿听,他便开讲。
刘子衡讲学的内容多涉民生疾苦与家国大义,并且讲课方式不拘一格,这样的独特,让他与众多国军将领结下渊源。
胡宗南、白崇禧、冯玉祥、何应钦等人都曾听过他的课,甚至主动尊称他为 “老师”,王耀武也是其中之一。
早年王耀武在军中任职时,偶然听过刘子衡一次关于 “治军与安民” 的讲学。
刘子衡那句 “兵者,当为护民而非扰民”,让出身贫寒的王耀武深感共鸣,自此便将刘子衡视为可信赖的师长。
刘子衡虽与国军大员交往密切,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的立场。
他不认同蒋介石的统治,更反对蒋介石的内战主张。
1946 年,内战之际,刘子衡在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办的机关报上发表《打不得九论》,公开反对内战,文章言辞犀利,直指 “内战必祸国殃民”,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
蒋介石得知后震怒,情报部门纷纷要求严惩刘子衡。
不过,时任山东统一指挥部主任的王耀武,却冒着触怒蒋介石的风险,多次为刘子衡说情。
最终蒋介石只能无奈批示:“刘子衡乃狂士,书生之见不足为怪。”
为什么王耀武对刘子衡这么敬重呢?
那不止于“师生情谊”,更因为王耀武认为,刘子衡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本质。
1946 年,王耀武刚主政山东时,曾多次邀请刘子衡回山东讲学,想借他的声望稳定人心。
可刘子衡拒绝了,直到我党工作人员找到他,希望他利用讲学宣传反战主张,刘子衡才返回济南。
在王耀武举办的欢迎晚宴上,当着白崇禧、顾祝同等国民党高官的面,刘子衡直言不讳。
他说:“王耀武是我学生,当年他问我如何治理山东,我教他体恤百姓、廉洁奉公、整顿军纪,如今他上任半年,做得如何,诸位可直言批评,私德方面我替他担责。”
话音刚落,满座皆惊,而王耀武却立刻起身行礼,坦然接受批评。
这份 “敢说” 与 “敢听”,可以看出来,两人的师生关系到底有多近。
1946 年冬天,对王耀武而言是志得意满的时刻。
他率部打通胶济、津浦两条铁路线,蒋介石连续发来电报嘉奖,甚至称他为 “柱石”。
王耀武很高兴,为此特意举办庆功宴,并且邀请的宾客名单第一个便想到刘子衡,他很想让这位敬重的老师见证自己的 “功绩”。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刘子衡不仅拒绝赴宴,还在他专程登门拜访时,给了他一盆 “冷水”。
那天,王耀武带着几分炫耀的语气对刘子衡说:“老师,论笔杆子您是顶尖的,但论打仗,我自认不比人差,这次打通两条铁路,您看我打仗的本事还可以吧?”
话音刚落,刘子衡突然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摔在桌上,茶水溅了王耀武一脸,他厉声说道:“佐民!你不要得意太早,这内战本就是不义之战,你今天的‘功绩’,明天就是百姓的苦难!”
“我看要不了两年,你就要当俘虏了!” 说完,刘子衡拂袖而去。
王耀武愣在原地,气也不是,反思也不是。
当时王耀武只当这是老师的气话,却没料到,在不久的将来,这句 “气话” 竟成了预言。
其实,在打仗之前,刘子衡就已经苦劝过王耀武。
那时候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当时的全国人民都喜悦于和平,可王耀武敏锐察觉到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意图。
他内心矛盾,便专程请教刘子衡,之后要怎么做。
刘子衡直言:“八年抗战是民族之战,靠的是国共合作与百姓支持,你在抗战中立下战功,此时急流勇退,能青史留名;若卷入内战,必殃及万民,将来只会留下骂名。”
王耀武听进去了,所以刚开始,蒋介石拉拢王耀武,许诺让他掌管山东党政军全部大权,相当于 “山东王”的时候,王耀武虽一度以养病为由拒绝。
不过因为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反复逼迫,王耀武最终还是上任了。
这一去,便彻底踏入了漩涡。
1948 年 9 月,济南战役爆发,解放军仅用 8 天便攻破济南城,王耀武化妆逃亡,不过在寿光被俘。
从刘子衡预言兵败到被俘,不过 19 个月的时间。
被俘后的王耀武,在功德林管理所反思过往,后悔没有听老师的话。
直到 1949 年初,刘子衡受相关部门邀请,前往功德林探望他,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在管理所,刚见到刘子衡时,王耀武是惊喜的,不过又羞愧地低下头,迟迟不敢坐下。
刘子衡见状,温和地说:“坐吧,过去的事不必过于自责。”
两人聊起济南战役的经过,聊起抗战时的岁月,王耀武终于忍不住落泪:“老师,当初我要是听您的,不参与内战,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更不会让济南百姓受战火之苦。”
刘子衡轻轻摇头,语气平和却坚定:“如今知道错了还不晚,跟着党走,为百姓做些实事,才算真正弥补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