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许多猛将,他们的事迹至今仍为人传颂。民间流传着一份二十四位猛将的排行榜,其中排名前几的如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等人。但在这份名单之外,还有一位同样非常强大的人物,他的实力甚至让曹操亲自派出四员猛将围攻,才将他生擒。这个人,正是马超的父亲——马腾。
马腾,西凉的割据军阀之一,年轻时与韩遂一起在西凉拼搏。他的势力逐渐强大,并且他还参与了“衣带诏”事件,这使得曹操对他十分忌惮。曹操深知马腾的威胁,于是设计了一个计策,以天子的名义召他入京,实际上是想除掉他。虽然马腾知道这必定是个陷阱,但不去又不行,他只好冒险前往。
出发前,马超劝父亲马腾直接带兵杀入许昌,趁机反击曹操。但马腾却没有听从马超的建议,他决定留下马超在西凉,以此保全马家的势力,并带着马超的兄弟马休、马铁以及马超的堂弟马岱一起前往许昌。马腾的想法是,如果马超留在西凉,再加上韩遂的支持,曹操也不会轻易动手。但他没料到曹操已经决心除掉他,甚至不会顾及马超在西凉的威胁。
其实,马腾当时也曾有过反击曹操的计划,但这个计划最终因为黄奎的失误而未能实施。马腾带着军队驻扎在许昌城外二十里左右的地方,准备找机会袭击曹操。黄奎原本计划趁曹操出城点兵时,突然发动袭击。但黄奎喝醉后泄露了这个计划,他的小妾和她的情人苗泽将消息透露给曹操,曹操得知后立即设计包围马腾。
曹操派出了四员猛将:曹洪、许褚、夏侯渊和徐晃,分别从不同方向包围了马腾的军队。四面夹击之下,马腾不得不带领部队突围,但始终无法突破包围。战斗中,马腾的战马被乱箭射倒,马铁也在箭雨中丧命。最终,马腾和马休身受重伤,他们的战马被射倒后,两人被曹军生擒。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描述了这一场战斗:曹操通过巧妙的布局,先是用红旗和炮声诱使马腾冲过来,随后曹洪、许褚、夏侯渊、徐晃四将从不同方位攻击,迅速将马腾父子困在了中央。尽管马腾奋力反抗,拼命冲杀,但最终未能逃脱,被生擒。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曹操为捉拿马腾,动用了相当大的力量,派出了四名一流的猛将。曹洪、许褚、夏侯渊和徐晃,四人都是极具实力的将领,虽然曹洪稍逊一些,但仍是顶尖高手。即便如此,曹操还是没能轻易捕捉到马腾,最终是通过射倒他们的战马,才成功将父子俩擒获。因此,可以看出,马腾的战斗力是相当强悍的。
马腾的强大并不难理解,因为他的儿子马超更为出色。如果马腾没有足够的实力,马超又怎会如此骁勇?俗话说,“虎父无犬子”,马超如此强悍,必定得益于他父亲马腾的影响。马腾的武力,至少与刘备麾下的大将黄忠相当。如果马腾没有被曹操擒杀,历史的走向或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曹操也可能会多一个强劲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