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长篇小说《红日》的作者吴强曾向粟裕请教:“粟司令,我打算写一部关于华东部队的长篇小说,除了领导同志外,还想写写一些师级干部。您看,应该以谁为原型呢?”
粟裕想了想,说:“你可以以廖政国同志为典型。他非常有特色,头脑聪明,既能带领部队,也能打胜仗。作风顽强,极其了解部队情况,甚至基层干部和士兵的情况都能摸得清。他打仗灵活机动,总能在艰难的局面中找到出奇制胜的办法。”
粟裕口中的廖政国,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战时,他曾七次负伤,并失去了右臂,但仍是公认的胆略过人、善于思考的战将。他特别擅长在战局危急时,凭借智慧和勇气逆转局势。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讲述廖政国的故事。
廖政国出生在1913年的河南息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普通士兵一直干到了副团长,还参加了长征。1938年2月,廖政国从延安抗大毕业后,随袁国平加入了新四军。
1939年4月,陈毅派叶飞带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上海。廖政国作为二支队支队长,带领部队突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迅速抵达上海郊区。
一天晚上,廖政国带领部队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一片旷地,周围铁丝网围绕,几栋洋房孤零零地矗立着。经打听,才知道这里是日军占领的虹桥机场。廖政国心生一计,悄悄包抄过去,没想到守卫的伪军竟在睡梦中毫无警觉。他们轻松进入了机场。
不久后,侦察员兴奋地跑来报告:“支队长,真有飞机!四架飞机!”廖政国大喜,立即下令:“烧掉它们!”战士们快速用汽油桶浇在飞机上,不久,夜空中就燃起了熊熊大火。等日军反应过来时,廖政国早已带领部队撤离,而四架飞机已经被烧毁。
第二天,上海的《大美晚报》和《译报》都刊登了新四军夜袭虹桥机场的报道,极大地鼓舞了敌占区人民的抗日信心,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1940年10月,廖政国带领新四军第1纵队第4团,在苏北黄桥镇整训。一次,他带回了一枚新型手榴弹,打算给部队讲解如何使用。正当他拆卸手榴弹时,突然一缕白烟冒了出来,手榴弹随时可能爆炸。眼看危险来临,他本可以将手榴弹扔出去,自己安全脱险,但廖政国却选择了忍耐,继续拿着手榴弹,直到爆炸发生。
爆炸中,廖政国失去了右臂。醒来后,他淡然地对身边的战友说:“我没事,就是失去了一只胳膊。你们都没事吧?”为了不影响战友们的生活,他用左手刻苦练习做日常事务,甚至能用左手打枪和写字,大家都称他为“独臂英雄,铁打的人”。
更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意外的受伤为廖政国带来了一段爱情。住院期间,他遇见了新四军医院的医疗队长史凌,一位17岁的扬州姑娘。史凌被廖政国的英勇事迹深深感动,开始照顾他,而廖政国却因自己失去了右臂,认为自己不配拖累她。直到司令员叶飞为他们牵线,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廖政国常说:“我是断臂换了良妻。”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斗打响。廖政国带领1纵队坚守阵地,阻挡敌军的进攻。虽然敌人强大,但他坚决不放弃,直到天马山的防线最后被保住。敌人未能突破天马山,华东野战军主力顺利攻下孟良崮。战后,华东野战军慰问信中表彰了1师的英勇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廖政国任第20军副军长。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带领部队赴朝参战。在1951年的一次撤退中,廖政国展现了果敢决策的能力。他下令推下公路上的一辆美式榴弹炮,为整个队伍争取了宝贵的撤退时间。
1953年,廖政国从朝鲜战场回国,历任多个重要职务。1972年4月16日,廖政国在南京去世,享年59岁。他一生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勇无畏,忠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