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各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其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为异姓兄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乱世中并肩作战,共同征战天下。
时至今日,许多人认为刘备虚伪,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关羽的崇敬与钦佩。经过时间的洗礼,关羽已经成为了仁义的象征,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信仰。他的英雄事迹,如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放曹等,早已家喻户晓,使他声名远扬。
关羽的一生无疑是辉煌的,但他的结局却极为悲惨。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关羽丢失了荆州,最后在麦城败走,最终被孙权的军队俘虏并失去了生命。关羽死后,曹操、孙权、刘备分别为他建起了墓葬,魏、蜀、吴三国还都封他为侯。
然而,当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时,实际上他是孤军奋战,刘备没有派兵来救援他。距离关羽最近的刘备之子刘封,也没有做出任何救援的决定。当时,关羽亲自写信请求救援,但刘封并未派兵前来。很多人认为,刘备故意要给关羽一个教训,让他明白如今的刘备是王,别人必须听从他。那个时候,关羽依然把刘备视为昔日的义兄,他对刘备充满忠诚,毫不在乎权力与地位。
然而,刘备的打算并未如他所愿,他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一次关羽的失去意味着永别。至于刘封为何不救关羽,一方面是因为刘封本身有自己的野心,他想要继承父亲的江山。虽然刘封距离关羽最近,且他本人在军事和治国方面都颇有能力,但由于他的兵力较为分散,更多的精力还是集中在保护蜀国的边疆,防范曹操的侵扰。
在关键时刻,刘封选择固守城池,而放弃了对关羽的救援。这一决定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上的选择,更是他为了自己未来权力的布局。他清楚,关羽对刘禅的支持不可动摇,而关羽在蜀国的地位和威望,又让刘封无法轻易拉拢他。因此,刘封内心深处不愿意看到关羽继续在刘禅身边,在他心里,关羽成了自己争权的障碍。
关羽死后,刘封松了一口气,似乎他的一个竞争对手被清除。可是,刘封低估了诸葛亮的智慧。诸葛亮早就看出了刘封的野心,并且曾多次提醒刘备要提防刘封。刘封与孟达发生冲突,导致他失去了原本掌控的上庸城。诸葛亮抓住机会,劝说刘备处置刘封,否则蜀国在刘备死后将可能陷入内乱,刘封与刘禅的争斗将会导致国家的不稳。
最终,刘备去世后,刘封也未能逃过这一命运,最终走向了和关羽一样的结局。他的野心最终也没能保住自己,蜀国的未来依然充满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