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孙子,吴文帝孙和的儿子。孙皓在刚登基时,曾施行仁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沉迷于酒色,变得残暴,甚至开始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大臣。这种暴行最终让整个中原地区震惊,甚至让晋朝感到恐慌。天纪四年(280年),东吴被西晋灭亡,孙皓投降后被封为归命侯。那么,作为东吴的最后一任皇帝,孙皓究竟杀害了多少大臣呢?
一、濮阳兴
濮阳兴(?-264年),字子元,来自陈留(今河南开封)。他是东吴的高官,曾在吴景帝孙休临终时,与张布一起迎立了孙皓。孙皓即位后,任命濮阳兴为侍郎,并兼任青州牧。然而,不久后,濮阳兴被万彧诬陷,结果被流放到广州,途中更被孙皓派人追杀,最终家族三百余口被满门抄斩。
二、张布
张布(?—264年),是东吴的一位重要将领,担任过长水校尉、辅义将军、骠骑将军等职,并被封为永康侯。孙皓上台后,由于他对孙皓的暴虐行为感到不满,张布公开表示了抗议。最终,孙皓下令夷三族,致使张布一家被满门抄斩。
三、万彧
万彧(?—272年),字文彬,来自江苏毘陵(今常州一带)。他在孙休去世后,支持孙皓继位,并曾向濮阳兴推荐孙皓。孙皓登基后,万彧被任命为右丞相。凤凰元年(272年),孙皓外出时,万彧和留平商议了废立问题,不幸被泄露。孙皓回宫后设宴款待两人,并在酒中下毒。由于侍者少量减少了万彧的酒量,而留平服用了解毒药物,两人最终幸免于死。万彧因此心情郁闷,最后在绝望中自杀。
四、贺邵
贺邵(226年—275年),字兴伯,是吴国著名将领贺齐的孙子。孙皓即位时,贺邵被任命为中书令,并且成为太子太傅。由于孙皓的荒淫无度,贺邵曾敢于上书劝谏,结果引起了孙皓的愤怒。孙皓将他囚禁并拷打,最终贺邵被杀,时年49岁。贺邵死后,他的家族被迁往临海郡。
五、熊睦
熊睦是孙皓即位后担任广州刺史并升任尚书的重臣。因他曾对孙皓的暴政提出过微词,孙皓心生不满,最终将熊睦杀害。
六、王蕃
王蕃(228年—266年),字永元,曾担任吴国尚书郎,后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并在吴国的夏口任监军。由于王蕃对朝政颇有建树,特别是在天文领域,他改进了浑天仪,并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接近正确的圆周率。然而,他因为一次醉酒,被孙皓杀害,年仅三十九岁。
七、楼玄
楼玄,字承先,来自沛郡(今安徽宿州一带)。他在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过监农御史等职,之后历任散骑中常侍、会稽太守、大司农等职。由于多次与孙皓的意图相违,楼玄最终遭到陷害,被流放到广州,后又被送至交阯(今越南北部)并逼迫自杀。
八、韦曜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是吴郡云阳县人。韦曜年轻时勤奋好学,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等职。后在孙休时期,担任了中书郎、博士祭酒等职务。孙皓即位后,韦曜被任命为高陵亭侯,并升任中书仆射。凤凰二年(273年),韦曜被孙皓赐死,享年七十岁。
综上所述,孙皓在位期间,频繁杀害自己的大臣和将领,这不仅导致了东吴政权的严重动荡,也加速了吴国的灭亡。正如被孙皓流放的大臣薛莹所言:“孙皓宠幸小人,滥施刑罚,大臣和将领们都无法自保,这也是东吴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