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丢了,刘备那边天就塌了一半,外面看着还行,里子全空了,蜀汉这口气就泄了,真的是那个坎没过去,后面就再也没顺过。
都讲是关羽的问题,脾气不好,听不进劝,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荆州丢了锅就是他的,听着好像是这么回事,可你细琢磨,事情没那么简单,荆州是什么地方,刘备的命根子,那地方就是个心脏,丢了,成都还守个什么劲,后面全盘都得垮。
刘备手下人不少,能守荆州的,就非得是关羽,我看未必,要说打仗,要说脑子,要说稳,刘备心里最信谁,真要挑一个,黄忠最合适,别不信,这个老头,看着年纪大,真到事上头,一点不含糊。
关羽失荆州,外面说他骄傲,其实这事复杂,关羽名声在外,是老兄弟,能稳住军心,这套想法没错,可荆州这地方,是要守不是要攻,守城就得一个稳字,不是光靠打,那口气得憋住,关羽这个人,心气太高,看谁都差一点,曹操的话他听不进去,孙权来提亲,他一句虎女怎么能嫁给犬子,直接把路堵死了,面上是出了口气,底下外交全完了,后面吕蒙一过来,整个荆州说没就没。
从战略上说,关羽适合带兵往前冲,守城这种活,他锋芒太露,心气又高,反而容易出问题,镇守荆州需要的是那种能忍,能盘算,能收着劲的人,黄忠恰好就是。
张飞不稳当,喝点酒自己是谁都忘了,徐州那次,刘备前脚走,后脚城就让吕布端了,媳妇都给弄丢了,刘备后来哪还敢让他一个人守城,这人冲锋陷阵可以,看家真不行,赵云更像个保镖,武艺没得说,但大局观差了点。
大事上不够硬,荆州那个地方,光靠一身武艺,顶不住三家来回拉扯,魏延有想法,也能打,可刘备不放心他,诸葛亮还说他脑后有反骨,心思活,野心不小,打仗可以用,守命门怕是要出事。
张飞太毛躁,赵云太正,魏延太悬,算来算去,真就是黄忠最能用,黄忠,都觉得他老,可你看看长沙那一仗,跟关羽对着打一百回合,关羽愣是没拿下,最后马失前蹄,关羽还放他一马,这说明他人品有底线,能打又能忍,回去还被韩玄猜忌,魏延正好借机动手,救了黄忠,长沙就这么归了刘备,黄忠也进了刘备的队伍。
武力,脑子,人品都有,老头子想得开,能忍,分寸拿捏得死死的,这种人守荆州,比谁都保险,刘备没用他,就是怕他年纪大,怕城主万一生病荆州就乱了,可就是这个顾虑,错过了最稳的一张牌,黄忠不抢功,不乱搞,曹操那边拿他没办法,孙权那边他也镇得住,嘴上不乱说,孙权想动手都找不到借口,他不说错话谁也挑不出理。
魏延碰见黄忠都得收着点,老将军资历在这,威望也够,年轻人看见了自然就老实了,关羽那种压不住人的场子,黄忠正好能补上,换成黄忠守荆州,他不可能去北伐冒进,老成持重,他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孙权那边怎么挑拨他都当听不见,一壶茶慢慢品,吕蒙想偷袭,黄忠警觉得很,城头晚上都盯着,白天到处看,城门关得死死的,曹操不敢往南看,孙权不敢乱动,刘备在西川打仗心里都踏实多了。
刘备丢荆州,真是用错了人,不是关羽不行,是地方不对,怕黄忠老,其实稳字才最重要,就算他再老,也不会出大乱子,这就是个战略上的判断失误,黄忠后来汉中那一战,一箭射了夏侯渊,全场都服气,刘备直接给个五虎上将,他争议最小,凭的就是这份老练沉稳,不争口舌,不争功劳。
刘备那时候要的是个面子,有关羽的名声撑着有气势,结果荆州一丢,全盘皆输,汉中成了孤岛,夷陵大败,整个盘子都崩了,历史就是这么一环扣一环,不给你留情面。
黄忠这个人身上那种不争,太难得了,能打能守,知道什么时候该露头,什么时候该藏着,换他守荆州,孙权找不到由头,魏延不敢乱来,刘备能多撑好几年,诸葛亮都能踏实练兵,历史没有如果。
可史书里,老将黄忠就那么几笔,其实是镇国的人才,岁月把他给盖住了,他才是守荆州最合适的那个人,不是打得最凶的,但是最稳的,最懂分寸的,这种人守的不是一座城,是那个乱世里最后的一点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