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选择自尽,宣告了大明王朝的灭亡。李自成得天下后,却未能深思熟虑地治理国家。他沉溺于奢华的生活,频繁更换衣服,夜晚听曲子消磨时光,将政务完全交给了牛金星和宋献策。这两位原本并无官职的寒儒,进京后不仅不求上进,反而每天醉酒消遣,无法承担起国家治理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山海关外的满洲贵族多尔衮和多铎感到不满,决定派兵入中原争夺权力。最终,凭借吴三桂和耿精忠的帮助,清朝成功地定鼎中原。
然而,清朝入关后的统治堪称黑暗。首先,民生困苦。清朝入关时,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剧,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虽然后期清朝从菲律宾等地引进了高产农作物,如红薯,助力人口迅速增长,但由于没有有效抑制土地兼并,土地逐渐集中在大地主和官僚手中,百姓的生活依然困苦。即便在康乾盛世时期,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极为艰难,很多人靠糠菜和红薯度日。到了晚清,西方列强的入侵加剧,清朝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为了偿还赔款大肆搜刮民财。根据《清史稿》记载,从咸丰初年到光绪初年,清朝非正常死亡约2亿人。
其次,军备废弛。刚入关时,清朝的八旗军可谓战无不胜,先后击败了张献忠、李定国等起义军。但随着政权的稳固,八旗军的战斗力逐渐衰退。乾隆帝曾亲自巡视西山的军营,发现军士们沉迷赌博和嬉戏,于是提倡骑射训练,但这一举措并未取得实效。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清军的战斗力极为薄弱,一支由七个太平军组成的军队曾打败了1000名清军。由于军备的废弛,清朝的疆域逐渐缩小,乾隆时期的1300万平方公里,到光绪年间已经丢失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再次,官场腐败。清朝官场中潜规则层出不穷,除了“碳敬”、“冰敬”外,还有“部费”、“乘仪”等不正之风。举个例子,1864年湘军攻克南京,捣毁了太平天国,许多湘军将士因战功而应得3000万两银子的奖励。但在这一过程中,户部的官员为了“报销”这笔巨款,竟然要求从中提取1.3%的“部费”(即回扣)。湘军统帅曾国藩认为这个数额太高,便通过李鸿章进行疏通,最终将“部费”从39万两降至8万两。事后,曾国藩特意写信感谢李鸿章。
最后,文化领域的压制。在清朝入关后,为了笼络士大夫,开设了科举考试,但清朝的统治者对知识精英十分不信任,实行严酷的“文字狱”。比如,雍正年间,江西乡试的主考官查嗣廷在出题时,选用了《诗经》中的一句“维民所止”。有人竟将其歪曲为“维”和“止”加上一些笔画后能组成“雍正无首”的意思,雍正因此大怒,将查嗣廷满门抄斩。此类事件频发,导致文化界的言论被严密审查,许多知识分子被迫保持沉默,清朝的文化氛围变得异常压抑。
综上所述,清朝在民生困苦、军备废弛、官场腐败和文化压制等方面的表现,都使得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