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属中华文化圈,韩国深受到太极文化熏陶,韩国国旗上的“太极”是怎么来的呢?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北边连着亚洲陆地。朝鲜半岛上有两个国家,北部的朝鲜面积约12.3万平方千米,放在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可排第二十三位;南部的韩国面积约10.33万平方千米,放在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可排第二十四位。
1392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发动兵变,王氏高丽灭亡。
李成桂改国号高丽为朝鲜,定都开京(今开城市),三年后迁都汉城(今首尔)。当时李成桂提供了两个备选国号,一个是“朝鲜”,另一个是“和宁”,朱元璋认为:“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
朱元璋圈定为“朝鲜”,朱元璋封李成桂为朝鲜王。
明朝倭寇泛滥,为了保护朝鲜这个藩属国,朝廷下了血本。李如松等名将亲自挂帅,先后投入十多万兵力,为朝鲜收复平壤、汉城等大部分领土,将日本倭寇打回大海。
朝鲜在抗倭的过程中,产生了他们民族史上最著名的英雄李舜臣。实际上若非明朝大军抗日援朝,朝鲜会提前200多年被日本灭亡。
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时间是1392年-1882年,有一面国王御旗,四周有明显的八卦图案,也就是八组图案。八卦来自中国的《周易》,代表各种自然现象或动态,分别为: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卦名则称: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清朝时期,朝鲜依旧是藩属国,成为清朝万国来朝中的一国。当日寇肆虐的时候,清朝像明朝一样,肩负起宗主国的责任,帮助朝鲜抗击倭寇。
只是结局不同,明朝把倭寇赶回大海,清朝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痛失朝鲜。
1876年(清德宗光绪二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日朝江华岛条约》,朝鲜必须开放港口,通商,允许日本勘测朝鲜沿海等。还有一条,日本承认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原因就是大清的存在,而清朝正是朝鲜的宗主国,日本想把朝鲜从清朝剥离,这也就为日本后续的侵朝行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朝鲜国门洞开,也开始设计国旗。当时清朝的国旗是龙旗,希望朝鲜效仿,也采用龙旗,与不丹一样。
不丹最早是吐蕃的属地,吐蕃帝国衰落后,逐渐成为独立部落。
元朝明朝时期,不丹出现四爪神龙的图腾。这条神龙,便成为了不丹的雷电之神,以及政权象征。华夏的龙最初是三爪,后来演变出四爪、五爪,元朝出现五爪龙。元朝授予朝鲜、不丹这种藩属国四爪龙的使用权,只有中原王朝才有资格用五爪龙。
不丹自诩“神龙之国”,国歌是《神龙王国》,国旗是龙旗,国徽则是两条相向的金龙,龙的前爪托着光明之火,周边则是雷电霹雳。
当时的朝鲜面对江河日下的清朝,不想追随宗主国,而是继续在李氏朝鲜国王御旗的基础上,新设计了一面国旗。
图-晚晴时朝鲜国旗
1883年(清德宗光绪九年),李氏朝鲜的国旗出炉八卦改成四卦,中间的几个圆形改成太极,也就是太极四卦旗。后来经过多次修改,现在的韩国国旗,与当时的太极四卦旗大同小异。
图-今韩国国旗
当时担心八卦太复杂,怕各国把朝鲜国旗画错,便从八卦简化为四卦,用了乾(天)、坤(地)、坎(水)、离(火)四个卦象。即便如此,今天的韩国国旗,还经常画错,四个角上的这四个图案,确实容易混淆。
字面看天、地、水、火都是好字,但没有雷、风、山、泽,此地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人说八卦改四卦,天地相冲,水火不容,是大凶之卦,预示着朝鲜半岛迟早一分为二。
1910年(清末帝宣统二年;日本明治天皇四十三年、大韩帝国纯宗隆熙四年),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大韩帝国不复存在,日本吞并朝鲜半岛,设朝鲜总督府。
1910年至1945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即日据时期,朝鲜就没有国旗了。
二战后日本从朝鲜半岛撤兵,美国和苏联军队进驻朝鲜半岛南北部。朝鲜半岛回归高丽时代以前,也就是中国宋朝之前的南北格局,北边是朝鲜,南边是韩国。
1946年-1948年,虽然朝鲜与韩国分家,但两国的国旗大同小异,都是太极四卦旗。不过朝鲜在1948年彻底改掉国旗,1992年修订了一次,变成今天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