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谁?他是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曾以斩白蛇起义,带领众人反抗暴政,最终走上了帝王之位。进入咸阳后,他确立了“约法三章”,主张仁义治国,并迅速聚拢人心。最后,他甚至在乌江边逼死了强大的项羽。然而,这个从泼皮出身的男子,经过一番波澜壮阔的拼搏后,逐渐掌握了帝王之术,但也因此开始渐渐对曾经的战友产生了疑虑和敌意。
在刘邦登基为帝后,曾经并肩作战的将士们,像韩信、彭越这样的老将接连遭到清算。而那个一直忠心耿耿、屡次帮助刘邦出生入死的樊哙,也没能幸免于他突然的怀疑。虽然樊哙最终逃过了这一劫,但刘邦对他产生杀意的背后,折射出刘邦作为帝王权术的深厚。
樊哙的死,发生在公元前189年,但早在公元前195年,刘邦就曾因听闻樊哙与吕雉勾结,欲铲除戚夫人和如意的消息而震怒。那时,刘邦已年迈多病,身体每况愈下。燕王卢绾乘虚而入,起兵谋反,刘邦由于身染重疾,无法亲自出征,只能命樊哙率军讨伐叛乱。然而,樊哙出征后,刘邦却收到了密报,称樊哙与皇后吕雉联合,图谋陷害戚夫人和刘如意。刘邦听后大为震怒,决定立刻对樊哙动手。
那么,为什么刘邦会如此坚信樊哙背叛,甚至心生杀意呢?樊哙并非一般的武将,他是刘邦最早的追随者之一,甚至曾在刘邦陷入险境时,为他解围。樊哙曾在项羽的鸿门宴上挺身而出,保护刘邦。此外,樊哙与刘邦还有姻亲关系——他是吕雉的妹夫。正是这个特殊的关系,让刘邦对樊哙的忠诚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尤其是在看到戚夫人与如意所带来的威胁后,刘邦自然十分恐慌。
戚夫人并非普通的妾室。她在刘邦起义时便已陪伴左右,因善歌舞而深得宠爱。即便刘邦称帝后,仍希望能将吕雉和太子刘盈废掉,立戚夫人和如意为新的皇后和太子。吕雉自然对戚夫人心生嫉恨,害怕她夺走自己的地位。她一直对戚夫人心怀仇恨,甚至希望能彻底除掉她。刘邦自然看出吕雉的嫉恨,但他始终决定保护戚夫人与如意,甚至愿意为此牺牲其他功臣。为了维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孩子的地位,刘邦不惜与昔日亲近之人翻脸。
对于刘邦来说,斩杀樊哙看似是一时气愤,但实际上,他早就暗中策划。自从刘邦建立汉朝后,他便开始清除威胁,许多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要么被诛杀,要么被软禁,留下的只有一些没有实权的闲职。只有樊哙掌握重兵,手握大权,这让多疑的刘邦十分不安,尤其是想到樊哙与吕雉站在同一阵营,若自己一旦死去,吕雉与樊哙合力掌权,整个帝国岂不落入她们的控制?这一念头让刘邦更加急切地想要除掉樊哙。
但由于陈平深知樊哙的特殊身份,担心刘邦只是气话,并不真的要杀樊哙,于是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樊哙押回京城,等待刘邦最终的决定。最终,刘邦在陈平的拖延下去世,而樊哙得以幸免于难。
这一切都说明,刘邦即便是临终之际,依旧深谙帝王之术。可惜的是,他未能预料到陈平的应对,使得自己最后的权谋之策没能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