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视曹操的人
曹操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宁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他在历史上被视为奸雄,甚至被描绘成“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人物,连汉献帝也只能任由他掌控。然而,尽管曹操身居高位,势力庞大,却也并非无敌。实际上,他手下有几个人物让他十分头疼,曹操虽然权力极大,却也对这些人束手无策,甚至有时只能在背后咬牙切齿,采取一些隐秘手段。
其中,第一个轻视曹操的人就是孔融。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刘备格外青睐,甚至在自己面临危险时会求助于刘备,这让刘备十分惊讶——他没想到孔融会求助于他这位草鞋卖主。但对于曹操,孔融的态度完全不同。
曹操攻占邺城后,曾让手下迅速找来袁绍的儿媳甄氏,谁知曹丕竟然比曹操还先一步将她娶走。这件事传到孔融耳中后,他立刻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武王伐纣时,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看到信后十分震惊,心想自己怎么不知道有这样的历史事件。后来,曹操见到孔融,虚心请教这段历史,孔融却故作神秘地笑道:“按照如今的时尚,这种事情也是可能发生的。”曹操这才恍然大悟,孔融实际上是在暗讽他和儿子曹丕抢夺甄氏的事情。尽管曹操心中愤怒,但他并不能直接对孔融出手,因为孔融的身份太特殊,杀了他会影响曹操“求贤若渴”的形象。因此,曹操只能忍气吞声,暗地里怀恨。
孔融虽然轻视曹操,却因为自己的身份得以幸免,最终还是被曹操借他人之手杀害。而在整个三国时期,敢如此轻视曹操而曹操又毫无办法的,也只有孔融一人。
二、鄙视曹操的人
除了轻视曹操的孔融,还有一个敢于公开鄙视曹操的人,这个人就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荀彧。荀彧最初辅佐曹操时,曹操还只是一个平定天下的有志之士。当时,荀彧全力支持曹操,期望他能够恢复汉室,最终将权力归还给汉献帝。然而,随着曹操越来越强大,并且有了称帝的野心,荀彧开始对他产生了鄙视。
荀彧认为,曹操当初起兵是为了扶持汉室,恢复国家安定,可如今他却图谋做魏王,这与当初的志向完全背离。荀彧曾公开表示:“曹操本兴义兵,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应如此。”这话的意思是:你曹操当初是为了扶持汉室才起兵,但现在你却要做魏王,完全违背了君子的德行和忠诚。
面对荀彧的鄙视,曹操虽然在权力上无可匹敌,但他并没有与荀彧正面冲突。最终,曹操采取了阴险手段,送给荀彧一个空食盒,荀彧明白其中的意思,最终选择自杀。曹操在表面上看似无辜,但心中对于荀彧的鄙视依然无法释怀。
三、无视曹操的人
除了孔融和荀彧,曹操还遇到了一个更加令他痛心的人,这个人并非轻视或鄙视曹操,而是完全无视他。这个人就是曹操的亲信大将——于禁。
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深得曹操的器重。曹操不仅让他担任重要职务,还在许多战役中依赖他。然而,在一次关羽围攻樊城的战斗中,于禁却做出了令曹操震惊的决定。当时,曹操对于禁寄予了极大的信任,派他领兵前去救援。然而,面对关羽的强大攻势,于禁选择了投降,甚至放弃了曾为他战斗至死的庞德。
这一背叛不仅让曹操感到极度失望,还使他深受打击。曹操此时的沉默,证明了他内心的痛苦。对于禁的背叛,不仅让曹操颜面尽失,更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一贯的识人能力。这种情感上的打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曹操的心理状态,也许是这一系列的打击使得曹操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最终去世。
曹操死后,于禁的背叛依然未能得到报复,直到曹丕继位后,才替父亲报了仇。然而,在整个三国时期,曹操曾经付出如此多,却换来了无视和背叛,实在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