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萧何作为帮凶除掉了韩信,在家大摆宴席庆祝,一人穿着孝服来祝贺
迪丽瓦拉
2025-10-22 22:03:59
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可以说是对韩信一生最精准的总结。最初,正是萧何慧眼识珠,发现了韩信的非凡才能,让他得以施展抱负。萧何的慧眼识珠,帮助韩信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但当韩信因心灰意冷逃离时,萧何不顾一切,追寻着他,甚至上演了那场传奇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尽管影视剧中常把他们的关系渲染得浪漫而深情,但史实中我们无法考证萧何是否真的在月光下追逐韩信。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萧何在韩信的一生中无疑是最重要的知己之一,只是这个曾经的伯乐,最终也成了韩信的“刽子手”。

公元前197年,萧何与吕后密谋,在长乐宫里将韩信捆绑致死,并且连同韩信的三族一并满门抄斩。临终时,韩信悲愤交加,懊悔不已。他叹息道:“我悔啊,若早听蒯彻的建议,今天又怎会死在这里?”这种悔恨情绪与项羽的心境何其相似。项羽在鸿门宴上曾放过刘邦,范增愤怒地指责他说:“竖子不足与谋!”而当他兵败乌江时,也只能低声叹息:“此乃天亡我楚,非战之罪也。”韩信和项羽的悔恨,或许也曾想过那个曾为他们指引方向的小吏刘邦,但这是谁也无法知晓的事。可以确定的是,刘邦的心思,比一个普通的亭长要复杂得多。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在刘邦取得天下后早已看透局势,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他曾事先提醒过萧何和韩信,然而,韩信没有听从,而萧何也并未重视张良的忠告。世间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一厢情愿的付出。你以为自己与别人心意相通,做的一切都能打动别人,但往往在对方眼中,你只是一个棋子。萧何正是如此,一直沉浸在自我感动中。刘邦在萧何策马追杀韩信一事中故意避开,装作不知,但任何明智之人都可以看出,背后肯定是刘邦的暗示。如果没有刘邦的指示,谁敢轻易地杀掉这样一位军事天才?

萧何一直以为自己懂得刘邦的心思,觉得通过韩信一死,他自己能够更进一步。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算盘注定会被打乱,危险的阴影正悄然逼近。韩信被杀后,刘邦封赏了萧何,并给了他500名卫兵做护卫。萧何因胜利的喜悦而放松了警惕,开始放纵自己,设宴庆祝“封邑进爵,圣眷日隆”。然而,在宴会上,萧何被一个叫做召平的门客弄得心烦意乱。

召平身穿白色丧服,为萧何吊孝,让本该充满欢乐的宴会变得沉重。萧何大怒:“我一直待你不薄,你这是在胡闹吗?”但召平没有辩解,只冷冷地说了一句:“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这时并未意识到其中的深意,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然而,召平的一句话让萧何突然警觉,他猛地一拍脑门:“果然如君所言,看来我真的要大难临头了。”

萧何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安排门客散去,并开始采取措施保全自己。他第二天主动辞去了刘邦所赐的封邑,还将自己的部分私人财产充入国库,希望能够平息刘邦的疑虑,保住自己的性命。然而,这一切的努力并没有奏效。刘邦的心思远比萧何想象的更复杂。刘邦在外征战期间,总是派遣使者监视朝廷的动向,特别是萧何的举动。每当使者回来汇报,刘邦总会问:“萧相国现在在做什么?”使者每次回答:“相国治理朝政井井有条,百姓口碑极好。”每次听到这个回答,刘邦都会陷入沉默。

使者不明其意,将此事转告萧何,但萧何依旧未能察觉其中的端倪。萧何一贯的直率性格让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朝廷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刘邦每次听到萧何深得百姓拥护的消息,心中越来越不安。百姓的好评已经传到萧何耳中,门客们纷纷提醒他:“相国如此受百姓支持,圣上担心您会造反!”于是,门客们提出了一个计策,建议萧何通过“自污”的方式让刘邦放下戒心。具体方法就是通过大量购买田地,沉溺享乐,从而降低自己在百姓中的影响力,让刘邦安心。

萧何采纳了这个建议,开始放纵自己,整日饮酒作乐,渐渐地忽视政务,甚至故意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结果,这种行为引发了百姓的不满,尤其是刘邦征讨英布叛乱归来时,百姓纷纷告状,说萧何以权谋私,贪图享乐。刘邦听后,心中反而松了口气,觉得:“一个相国竟敢如此压榨百姓,实在太不像话!”于是,他决定将萧何囚禁起来。

尽管萧何因此入狱,但刘邦已不再视他为威胁,最终赦免了他,并将他远离了朝政中心,保住了性命。韩信、萧何、张良,这三位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肱股之臣,结局却大不相同。张良早早看透局势,选择安然退隐;萧何最终醒悟,保住了性命;而韩信,那个雄心勃勃、军事才华出众的天才,却因疏忽大意,死于非命,令人深感惋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彭... 让我们来看两个令人费解的案例。 1952年8月3日,彭德怀前往北京玉泉山观看西郊机场的空军飞行表演。...
原创 如... 李自成和洪秀全分别领导的明末和清末农民起义,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一。然而,这两场起义...
原创 皇... 朱元璋曾问过一个看似简单却充满深意的问题:“天下什么最大?”这个问题像一把无形的剑,割开了宫廷的层层...
原创 周... 今天我们来聊聊周朝的第二任君主——周成王姬诵。虽然他当时年纪轻轻就登上了王位,但他的能力绝对不容小觑...
原创 原... 博尔济吉特家族有四位著名的女性,她们的命运各不相同,其中最后一位的遭遇尤其悲惨。 首先是博尔济吉特...
原创 原... 说到明朝,大家一般都知道它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之一,因为它坚持不割地、不纳贡,直到明朝灭亡时,依然...
原创 此... 1004年,辽国的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北宋,直接抵达黄河边的澶州。宋真宗亲自带兵...
“共铸中华 光阴为证” (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 王承昊) 21日,“共铸中华 ...
原创 清...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许多封疆大吏曾在各自的领地上叱诧风云,有的才智出众,有的则能力有限。然而,...
原创 他... 自从李世民登基后,唐朝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成为了历史上的“盛世”典范。人们称赞李世民的治国之才...
两岸学者驳“终战”论:莫将历史... 南京大学2025年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19日至20日在南京举行。多位两岸学者表示,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共...
原创 楼... 楼兰:沙漠中的繁华与命运的悲歌 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因其命运而深深刻印在人们的心中,那就...
原创 曹... 老天津卫谝三国:曹操为啥没要貂蝉?(天津腔版) 要说三国里的曹操,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打仗有一套...
原创 经... 现在不少年轻人吐槽找工作难,有人一头扎进考公考研大军“避世”,老家的房价也没了前些年的冲劲,这场景,...
原创 古... 有句话说得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的封建历史中,朝代更替频繁,几乎成了一种常态。每...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朝建立初期,时间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这次政变是由李渊的二子、当时的...
原创 贺...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用来夸赞湖北人聪明机智,而“旋风司令”韩先楚正是这位聪明的湖北人...
原创 给... 在许多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太监为皇帝梳头、剃头的场景。许多人可能会好奇,既然太监手中拿着刀,万一心...
原创 如... 凤雏(庞统)与卧龙(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两位杰出人物,他们不仅是同门师兄弟,还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
原创 被...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阵斩大将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三位应该是华雄、颜良和文丑。这三位将领无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