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大家一般都知道它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之一,因为它坚持不割地、不纳贡,直到明朝灭亡时,依然保持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忠诚。然而,当提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代时,很多人都会摇头。因为在朱元璋的后代中,除了朱棣,其他皇帝似乎都不太靠谱。有的皇帝甚至是木匠出身,有的则是在朝上混日子,几十年不上朝,似乎对国事漠不关心。
然而,虽然朱元璋的后代大多不太出色,但他有一个后人却是个天才,外国人称他为“圣人”,而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在中国,他几乎不为人知。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载堉。朱载堉的父亲,郑恭王朱厚烷,是一位生活简朴、勤俭持家的王爷。
朱载堉的父亲去世后,原本应该由朱载堉继承王位,但他却拒绝了。他把王位让给了同族的兄弟,这让当时的人都感到困惑。后来人们才明白,朱载堉并不是没有雄心,而是一个极为热爱学习的“学霸”。他在继承王位后,并没有专心于政治,而是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天文、算术、音律、文学、计量学、舞蹈等多个学科的学习中。特别是在音律方面,他表现得尤为出色。
朱载堉一生创作了大量与音律相关的书籍,包括《律历融通》、《音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和《律吕质疑辨惑》等等。这些著作并非随便写写那么简单。他甚至创建了“十二平均律”这一音律体系,后被传教士带到西方,应用于钢琴等键盘乐器上。因此,朱载堉被誉为钢琴理论的奠基人。
尽管在欧洲,朱载堉被誉为“天才王子”,但在中国,他的著作却被冷落,几乎无人知晓。历史学家李约瑟曾评价朱载堉为“人类伟大的天才”。然而,朱载堉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音律方面,他在其他领域也有突出贡献,比如他曾精确测定水银的密度,并且进行了复杂的科学计算,精度高达有效数字的二十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