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曹操身边的一名谋士,他与诸葛亮之间的智斗是三国时期最具看点的经典之一。然而,司马懿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曹操时期,虽然他身处曹操麾下,但曹操始终对他保持着高度的戒备。由于曹操的强势,司马懿不得不保持低调,尽心竭力地为曹操效力。
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甚至连晚上睡觉时都不允许别人靠近。有一次,曹操的侍卫看到他被子掉到地上,便悄悄走过去为他重新盖好。没想到,曹操突然从床上跳起来,一剑就杀了那位侍卫。杀完后,曹操又回到了床上继续睡觉。第二天早晨,他才意识到自己杀了侍卫,这令他非常伤心。这个事件也反映了曹操极度的不信任,甚至在熟睡时也保持警觉,何况是在与人打交道时。
在曹操的身边,还有一位叫杨修的谋士,智慧和才华与司马懿不相上下。然而,杨修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常常显得有些自负,甚至肆意妄为。最终,曹操忍无可忍,找了一个借口将杨修处死。这件事显示出曹操并不像他所声称的那样,对所有谋士求贤若渴。
司马懿与曹操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强烈的野心和多疑的个性。在曹操还处于弱势时期时,曾多次邀请司马懿来辅佐自己,但当时曹操的势力微薄,司马懿并不愿意接受,于是找借口回避了。几年后,曹操逐渐强大,再次向司马懿发出了邀请。这次,司马懿因受到曹操的威胁,只能勉强同意加入曹营。
当司马懿第一次见到曹操时,曹操便对他心生疑虑。原因之一是司马懿的头能够转到很后面,像狼一样狡猾。曹操是一个相信面相的人,他认为司马懿的这种举止说明了司马懿的野心。因此,曹操决定对他进行一番测试。
某次,曹操紧急召见司马懿,司马懿急忙赶到。就在他进入曹操营帐时,曹操突然在背后喊了他的名字。司马懿下意识地转过头去,看向曹操。曹操认为,这一反应证实了他之前的猜测,司马懿的行为和狼一样,警惕性极高,心中充满野心。于是,曹操更加警觉,甚至有了杀掉司马懿的想法。
然而,曹操的儿子却劝阻了他。虽然曹操有意杀司马懿,但他又不得不考虑到司马懿的才能,于是暂时放过了他,让他继续留在身边。不过,从此以后,曹操对司马懿始终保持警惕,随时准备防范他可能的图谋。
司马懿虽然知道曹操的多疑与防范,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计划。为了避免曹操的怀疑,他一直小心翼翼地待在曹营中,耐心等待时机。当曹真去世,曹氏家族的权力发生动荡时,司马懿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机会,最终篡夺了大权,并最终自立为帝。那时,司马懿已经年过七十,正是他多年的忍耐和智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