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三国时期一位颇具野心却命运坎坷的枭雄,虽然最终成为三足鼎立之一,但与曹操、孙权相比,他的成就仍显不足。从宏观来看,他一生的目标是恢复汉室统一天下,但结果却远未达到理想境地。究其原因,我认为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源于未能守信。
当初,曹操掌控中原,地利之便显著;孙权占据江东,资源丰厚;而刘备初期只能依附蜀地,虽易守难出,但这些都不是根本问题。真正决定刘备成败的,是他对荆州承诺的失信。
早期刘备无立锥之地时,与孙权联手夺取荆州。按照约定,本该属于孙权的荆州暂时借给刘备,并且刘备承诺在取得益州后归还。然而,当刘备如愿拿下益州后,却推迟归还,声称要等到取得凉州再还。这一违约举动直接埋下了日后的惨祸:关羽因此丧命于荆州,张飞也间接因此死去,而刘备自己在夷陵之战中惨败,蜀汉彻底失去了翻盘机会。
表面上看,荆州与益州相连,地盘更大,似乎离称霸天下更近,但实际上,这是无力守住的过度扩张。原因有四点:
1. 地理上,荆州与益州虽接壤,但中间是大片崇山峻岭,长江成为唯一天然通道。结果是首尾相顾无力:头部受攻,尾部无法支援;尾部遇袭,头部也救不了尾部。
2. 领土扩大使有限的兵力被分散,无法集中优势兵力打出决定性战役,同时必须派遣精兵守卫荆州。
3. 占据荆州后,曹操与孙权的互耗机会减少,本可渔翁得利的局面未能出现,反而让自己成为双方攻击目标。
4. 防守荆州兵力若强,则益州本部削弱;兵力若弱,则荆州守不住。无论关羽多么英勇,也无法改变刘备战略失衡的局面。
如果刘备仅占益州,集中力量,选择奇兵制胜,仍有可能实现霸业。根据兵法:“力量强则稳扎稳打,力量弱则奇兵制胜。”蜀地人口少、资源有限,更适合以奇兵和灵活策略达成霸业。
到了诸葛亮时代,即便仅占益州,也只能守势而无攻势,因为当年的五虎上将已不在,凝聚力、士气与时机都不复存在。刘备当初之所以在益州后仍执意占据荆州,是受诸葛亮的《隆中对》影响:“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虽然规划当初宏伟,但几年之后已脱离现实。
总结来看,刘备一生最大的战略错误,是贪图荆州而违背承诺,导致资源分散、兵力不足、失信于盟友,最终埋下关羽、张飞及自身的覆亡祸根。如果能够守信,仅占益州集中力量,他的霸业或许还有实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