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期有很多英雄事迹,但不少人容易把“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混为一谈,甚至误以为是同一战役。其实,这两次战斗相隔四天,分别发生在不同地点,各有精彩故事。下面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抵达四川石棉县,准备渡过险峻的大渡河。然而,国民党军在河边布下重兵,企图阻挡红军北上。为了冲破敌军封锁,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接到任务:强渡大渡河,为红军北上打开通道。
当时,红一团团长是杨得志,他将任务交给了营长孙继先。孙继先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军官,连许世友都对他佩服不已,后来成为开国中将。他从第二连挑选了17名精悍勇士,加上自己,组成了著名的“十八勇士”。
5月25日凌晨,在刘伯承、聂荣臻的前线指挥下,孙继先率领“十八勇士”奋勇强渡大渡河,成功突破敌军防线,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河边当时只有几只小船,要把全军渡过河至少需要一个月,但国民党军步步紧逼,时间紧迫。
因此,红军决定开辟第二条通道——距此240里的泸定桥。这个任务交给红四团,由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5月28日,红四团接到命令后立即展开长途急行军,一天奔袭240里,29日凌晨抵达泸定桥西岸。
泸定桥守军实力强大,河水湍急、两岸高山林立,对红军极为不利。但红军不惧生死,22名勇士在王开湘、杨成武的指挥下,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最终成功夺下泸定桥。战斗中有4人牺牲,18人幸存。
这些勇士的奖励虽然简单:一套列宁服、一本日记、一个钢笔、一套搪瓷碗盘和一双筷子,但在当时已经是最高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强渡大渡河的勇士人数曾有争议。有人认为孙继先作为指挥员不应算在内,应为“十七勇士”。但杨得志澄清,孙继先既指挥又亲自参与,所以应算在“十八勇士”中。孙继先本人对此看得很淡,他曾表示,革命战争中无数先烈牺牲,名字未留,幸存者更应缅怀他们,而非争论自己是否算勇士。
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人数也曾有21、22、23人的不同说法,最终由亲历的杨成武将军确认,实际为22名。
长征路上,这些战斗展现了红军士兵无畏的英雄气概,每一位参与者都是英雄,每一位都是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