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在非洲南部,有个叫斯威士兰的小国,面积跟北京差不多大。这个国家很特别,全国人均寿命一度只有35岁,国王个人财富却高达20亿美元。
每年8月,数万名少女会聚集在王宫前,上身赤裸跳舞,供国王挑选新妃子。2025年了,这样的事还在真实上演。
21世纪还有这样的国家
走进斯威士兰,你会产生时空错乱的感觉。
这个国家被南非三面包围,东边挨着莫桑比克。国土面积17363平方公里,人口120万,首都姆巴巴内看起来更像个乡镇。街上见不到高楼,最繁华的地方也就是几条商业街。
关键是政治制度。
国王拥有绝对权力,他可以任命首相,可以解散议会,可以制定法律。议会存在,只是个摆设,国王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套制度怎么来的?
1968年9月6日,斯威士兰脱离英国独立。当时的国王索布扎二世表面上接受了英国人设计的君主立宪制宪法。独立后第一次大选,1972年,反对党居然拿到了三个议席。
索布扎二世慌了。
1973年4月,他直接废除宪法,解散议会,宣布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理由是"政党政治是殖民主义的产物",从那以后,斯威士兰成了非洲唯一禁止政党的国家。
1978年,新宪法出台,内容很简单,国王说了算。
王位怎么传?也不按常规来。
不是传给长子,也不是兄终弟及。老国王去世前,"王室委员会"会从他几十上百个儿子里挑一个。挑选标准有三条:年龄15到20岁之间;必须是母亲的独子;母亲要跟大王后家族有关系。
为什么要独子?因为国王妻子太多,如果某个妃子生了好几个儿子,这几个儿子将来可能抱团争权,独子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1982年,索布扎二世去世,他在位61年,娶了70个妻子,生了210个孩子。活到成年的有180个,到2000年统计,孙辈超过1000人。
四年摄政期后,1986年4月25日,18岁的马科塞蒂韦登基,称姆斯瓦蒂三世,他是索布扎二世的第67个儿子。
这个年轻国王接手的是什么?一个君主专制国家,民众想要民主?不存在的。
穷国家,富国王
姆斯瓦蒂三世的财富,超出你的想象。
2009年,《福布斯》杂志公布全球最富有君主榜单,姆斯瓦蒂三世排第15位,身家20亿美元。
要知道,整个斯威士兰2022年的GDP才48.5亿美元。国王一个人的财富,相当于国家经济总量的40%。
钱从哪来?
矿产、土地、企业,全是王室的。
索布扎二世在位时就开始搞"绿色革命",把土地收归王室。姆斯瓦蒂三世继承了这份家业。国内的工矿企业,要么是王室开的,要么是南非和台湾企业开的。普通民众?种地为生。
国王名下有13座皇宫,每个妃子住一座,配齐保镖和仆人,还有私人飞机,豪华车队。
说到车,有个故事。
姆斯瓦蒂三世想买辆防弹豪车,价格不菲,一时拿不出现金,怎么办?他卖了1750头牛。
在非洲,牛是身份象征,国王拥有上万头牛,卖点儿换车,听起来没问题。问题在于时机,当时全国八成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
国王卖牛买车的消息传出,举国哗然,民众游行抗议。姆斯瓦蒂三世回应:"我用自己的钱买车,关你们什么事?"还下令禁止任何人给他的豪车拍照。
这还不算完。
2019年,姆斯瓦蒂三世一次性买了19辆劳斯莱斯、84辆宝马轿车、42辆宝马摩托,总价1600万美元,理由是"每个妃子都要有自己的座驾"。
你没看错,国王当时有14个妃子,但他买了上百辆车。为什么?因为还要给孩子们买,给王室成员买。
普通民众什么日子?
人均GDP4000多美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算中等偏下,农村地区更穷,种点玉米、木薯勉强糊口,失业率高达40%。
医疗条件极差,全国医院不到10家,药品短缺是常态。
教育也跟不上,虽然政府说实行免费教育,实际上教材费、校服费还得家长掏,很多农村孩子读到小学就辍学了。
国王住皇宫,民众住茅屋,这对比,刺眼得很。
芦苇节上的选妃大典
每年8月底或9月初,斯威士兰会举办一场盛大的节日——芦苇节。
这个节日原本的意思,是庆祝少女成人,少女们要翻山越岭,采集芦苇,献给王后。芦苇在斯威士兰很重要,盖房子的屋顶全靠它,这个仪式象征着女孩长大了,可以承担家庭责任。
1999年,事情变了。
姆斯瓦蒂三世宣布,他要在芦苇节上选妃,从此,这个成人礼变成了国王的选秀大会。
场面是这样的:
数万名少女聚集在王宫附近,她们下身穿五彩短裙,上身赤裸,手持芦苇入场。音乐响起,少女们开始跳舞,舞蹈动作很有力量感,伴随着呼喊声,整个场面相当壮观。
国王站在高台上,看得津津有味,有时候他会走下来,在人群中穿梭。看中哪个姑娘,就让人记录下来。
节日持续七天,最后一天,国王会宣布他的选择。被选中的少女,会得到一辆宝马车和一头牛作为"聘礼"。
听起来像是天大的荣幸?
现实残酷得多。
2004年,17岁的中学生杜蓓在芦苇节上被国王选中,她成了第8位王妃,进宫后,她发现生活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
王妃们住在各自的宫殿里,被保镖24小时看守,没有国王的允许,不能离开宫殿半步。想见家人?得申请。想跟朋友通电话?有人监听。
国王一年到头忙着处理国事、参加活动,很少来看望妃子,大部分时间,王妃们就是关在金笼子里的金丝雀。
有人受不了。
2006年,一位王妃跟司法部长偷情,被国王发现,后果是什么?净身出户,连孩子都不能见。
2007年,16岁少女恩戈贝妮被国王看中,她当时还在上学。国王隔三差五打电话给她,说不久就要结婚。
恩戈贝妮吓坏了,她不想嫁给国王,不想过那种被囚禁的日子,但是,"从来没人敢拒绝国王"。
怎么办?逃。
在姨妈帮助下,恩戈贝妮偷偷离开斯威士兰,辗转逃到英国伯明翰,跟五年前就去英国的母亲团聚。
到了英国,她不再沉默,她加入了"守望斯威士兰"组织,在斯威士兰驻英使馆门前抗议,公开控诉国王的暴行。
国王派人到英国追捕她,恩戈贝妮向英国政府申请避难。2011年,申请被拒,她面临被遣返的危险。
至今,姆斯瓦蒂三世有15位妻子,生了35个孩子,其中至少4位妃子逃出或被赶出王宫。
对比他父亲索布扎二世的纪录——70位妻子、210个子女,姆斯瓦蒂三世还算"收敛"。
你觉得这是传统?女孩们心里苦,只是不敢说。
被艾滋病笼罩的国度
斯威士兰还有个称号,全球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2016年数据显示,15到49岁人口的艾滋病感染率达27.2%。也就是说,成年人里每四个就有一个感染,女性感染率更高,达到35.1%。
这个比例是什么概念?博茨瓦纳曾经是非洲艾滋病重灾区,感染率也没这么高。
人均寿命从2000年的61岁暴跌到2009年的32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出警告,如果疫情不减,"斯威士兰能否作为一个国家长期存在将受到严重威胁"。
为什么会这样?
性观念极度开放,一夫多妻制盛行,安全措施普及率低。斯威士兰传统文化认为,女人应该至少生五个孩子,男人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女人怀孕。结不结婚无所谓,只要生孩子就行。
国王带头搞一夫多妻,民众当然跟着学。普通男人娶不了十几个老婆,但可以有多个性伴侣。联合国统计显示,平均每个斯威士兰成年人有1到3个性伴侣。
更严重的是性侵,曾经性行为的高中生中,18%的人说第一次是被强迫的。
艾滋病通过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迅速蔓延。2004年,产前妇女的总感染率达42.6%,25到29岁女性的感染率高达56%。
2009年,7000人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对比当时118.5万的总人口,相当于每年死亡0.6%。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艾滋病成为孤儿,只有22%的孩子生活在双亲家庭。
面对疫情,国王的应对方式很"独特"。
2001年,他颁布法令:所有斯威士兰女性在2001年到2005年期间不能有性行为。名为"禁欲令"。
这法令能执行吗?不能。国王自己在当年的芦苇节上就看中了17岁中学生图拉尼,娶她做了第8位妻子。
全国哗然,你让民众禁欲五年,自己却娶新老婆?
法院判了,国王违反自己颁布的法令,罚一头牛,姆斯瓦蒂三世真的交了一头牛当罚款。
他还想出过更荒唐的主意,给所有艾滋病患者的臀部打上"特殊烙印",这样就能避免病毒传播。
这些做法当然没用。
转机出现在国际援助上。美国"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援助计划"每年给斯威士兰提供3000万美元,全球抗击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基金也投入大量资金。
2003年起,斯威士兰免费提供艾滋病治疗药物。2018年,86%的感染者接受治疗。
效果明显,2021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斯威士兰人均寿命回升到57.1岁。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从2010年的6600人降到2019年的2300人,下降50%。
但这个国家依然脆弱,贫穷、落后的医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像三座大山压在民众身上。
国王住在豪华宫殿里,开着劳斯莱斯,民众在茅屋里,为生存挣扎。
斯威士兰,这个被遗忘的小国,还要在这条路上走多久?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