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原本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勇猛,但今天我们讲的是他的长孙——李陵。李陵年轻时在朝中担任侍中和建章监,骑射娴熟,待人仁慈,口碑极佳。汉武帝看他风度不凡,颇有李广的英姿,便任命他率领八百骑兵出征。
最近,韩国韩联社报道,韩国文物厅在外蒙古阿尔泰山地区发现一座古墓,墓中出土一具2000多年前的男性干尸。考古鉴定显示,他身上的衣物属于西汉时期,这让人推测这座墓可能属于汉朝大将李陵,或者是随军被俘的将士。但综合分析,李陵的可能性最大。
史书记载,李陵身高七尺,约合现代170厘米,而出土干尸的身高也是170厘米。通过衣物残片,专家判定这些服饰产自关中地区,典型的丝质直领长袍,一般人难以穿着,匈奴人更不可能穿,也不可能穿着入葬。在这座墓附近,还发现了几座游牧民族的古墓,印证了这里曾是匈奴的定居地。
李陵曾率领800骑兵深入匈奴腹地2000多里侦察地形,并成功返回。此后,他驻扎在酒泉、张掖一带练兵防御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去世后,朝中缺乏大将,汉武帝竟任用了李广利出征。公元前99年,李广利率汉军出征匈奴,李陵带领5000步兵从居延出发,在前往阿尔泰山的途中遭遇匈奴主力,被三万骑兵包围。汉军利用大车作营垒,并用强弩进行远程打击,令匈奴损失惨重。
随后,匈奴大单于调遣左贤王和右贤王,总共八万骑兵轮番攻击李陵。汉军箭支耗尽,仍难以突围,李陵等人最终被俘。投降后,他被匈奴封为右校王,驻扎在阿尔泰山中部,一生未曾与汉朝为敌。出土的服饰显示,李陵依然心系汉朝,但汉武帝因误信他曾为匈奴练兵而灭其家族,使他断绝归心,因此李陵被历史视为颇具同情色彩的“汉奸”。
如果李陵真为报私仇,全心全意为匈奴效命,恐怕连英灵霍去病也难以幸免。然而历史就是历史,过多的解释未必必要。纵使从军事角度分析,也能找到合理解释,但终归是无谓的推测。短短几行史书记载——“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馀骑追汉军,至浚稽山合,转战九日,汉兵陷陈却敌,杀伤虏甚众。至蒲奴水,虏不利,还去”——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让李陵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