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曹操最得力的谋士郭嘉因病去世,这让曹操痛心不已。郭嘉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出谋划策,使曹操几乎无往不利,但郭嘉的早逝,对曹操来说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尤其是在郭嘉去世的同一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诸葛亮,这让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
有人可能会说,曹操手下谋士众多,郭嘉只是其中之一,失去他难道就改变了曹操的局势吗?重要的并非曹操姓不姓曹,而是郭嘉对曹操而言至关重要。如果郭嘉没有英年早逝,曹操或许不会在赤壁之战中惨败,也不会在华容道上遭遇耻辱。
赤壁之战中,曹操本以为一统江南指日可待,却被孙刘联军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仓皇从陆地撤退。在撤退途中,曹操接连遭遇诸葛亮布下的伏兵,最后在毫无抵抗之力时遇到了关羽。关羽本有机会斩杀曹操,却出于忠义和曾受曹操恩惠的缘故,将他释放。
如果关羽真的杀了曹操,将会产生三个严重后果。
首先,北方可能重回混乱。赤壁之战虽然曹操失败,但北方依旧在他掌控之下。如果曹操被杀,北方的统一将受挫,百姓将再次陷入战争之苦。
其次,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无法实现。赤壁之后,刘备势力尚弱,如果曹操被杀,北方的诸侯会趁机进攻刘备,使他难以稳固自己的势力,诸葛亮的战略目标也会落空。
第三,孙刘联盟或将瓦解。曹操的存在成为孙权和刘备共同对抗的对象,如果曹操被杀,联盟的基础将不复存在,江南局势可能陷入混乱。
建安十三年,曹操意气风发,他统一了北方,手握汉献帝这张王牌,但雄心仍在南方。他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并废除了三公制度,亲任丞相,全力南下。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时,刘表病死,儿子刘琮无法抵挡,只得投降。刘备则退至江陵,曹操追击三百里,最终击败刘备,江陵也落入曹操手中。
然而,当曹操向东吴推进时,孙权不肯轻易投降。诸葛亮抓住机会,促成孙刘联盟,周瑜率三万兵与刘备两万兵抵挡曹操。曹操轻敌,将船只连结以防意外,却被周瑜诈降计策彻底打败,不得不陆路撤退,最终在华容道遇见关羽,才保住性命。
正是郭嘉的早逝,让曹操在战略上少了一位能提供精准判断的谋士;也正是关羽的仁义,让历史格局维持了相对平衡。曹操南征失败后的种种结果,成为三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显示出谋略、忠义和机遇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