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后代对清朝政权产生了不少偏见。特别是在清朝初期,统治者对汉民族采取了残酷的压制政策,并推行了剃发易服的措施,这些都加深了人们对“满清”的负面看法。不过,清朝在一些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中国领土的拓展方面,清代为后来的中国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若没有清代历代皇帝的努力,今天中国的疆域可能无法达到960多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疆域:难以定论
关于明朝疆域的具体面积,历史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研究者认为明代疆域超过了1000万平方公里,而有些则认为只有650万平方公里,甚至有人认为是400多万平方公里。事实上,明朝的疆域在不同历史时期变化较大,因此很难准确界定。
在洪武时期,由于明朝刚建立,许多地方还未完全纳入其版图,因此当时的疆域相对较小。到了宣德年间,明朝的疆域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除了本土的“两京十三省”,还包括了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奴儿干都司和交趾布政使司等地区。关西七卫控制了现在的青海和新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则管理西藏西部的拉达克,奴儿干都司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部分蒙古地区。
这一时期,明朝的领土从东至日本海,西至印度次大陆,南抵孟加拉湾,北达大兴安岭和戈壁沙漠,疆域面积一度接近1000万平方公里。然而,尽管领土辽阔,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并没有完全纳入明朝的控制。西藏虽然由明朝派遣僧官管理,但朝廷没有在当地设置官员或派兵,因此仅在名义上拥有领土主权。
因此,虽然明朝的疆域数字上看起来很大,但真正控制的地区面积要小得多,约为650万平方公里左右。
清朝的疆域:扩张与巩固
自从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建立了后金政权,并由皇太极统一蒙古各部后,清朝的疆域逐渐壮大。清朝的入关可以说是“带着嫁妆”来的,尤其是漠南蒙古,这一地区并非明朝的领土,清朝入关后便将其纳入了中国版图。
清朝的疆域在历代帝王的努力下逐步扩展。雍正帝即位后,青海地区发生叛乱,雍正通过将领年羹尧的平叛,正式将青海纳入清朝版图。西藏方面,虽然与明代相似,朝廷并未设官派兵,但在雍正时期,清政府设立了驻藏大臣,并与班禅和达赖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确立了“政教合一”的治理模式。
对于新疆,清朝的扩张历时多年。康熙、雍正两代虽然努力,但未能完全控制新疆。直到乾隆皇帝时期,凭借内部分裂的准噶尔汗国和清朝的强大军力,经过数年的征战,终于将新疆纳入中国的版图。乾隆皇帝因此把征服新疆视为自己一生最大的功绩。
乾隆时期,清朝疆域达到最盛,西至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至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至南沙群岛。清朝的领土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晚清的领土丧失
然而,进入晚清时期,政府腐败、统治不力,外部列强的侵略让中国的领土逐渐缩小。沙俄曾四次从中国夺取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外蒙古也在清朝灭亡后脱离了中国。
尽管如此,即便在晚清遭遇重创后,今天的中国领土仍然维持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就这一点来说,清朝对中国疆域的贡献无可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