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葛亮第一次见到姜维时,他对这位年轻将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诸葛亮认为姜维不仅忠诚正直,且精通兵法,具备非凡的军事才华。他甚至将姜维与马谡的哥哥马良相提并论,认为姜维同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英才。由此可见,诸葛亮对姜维的认可和看重,给予了他极大的期望。
姜维投奔蜀汉后,诸葛亮对他非常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姜维逐渐成为了蜀汉的核心人物之一。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了丞相的位置,继续致力于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伟大事业。然而,尽管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并付出了巨大努力,最终未能成功,甚至死后还遭到不公正的对待,传闻他在死后被五马分尸,肝脏被挖出。有人甚至以他胆大如斗来形容他的勇气。
其实,在姜维之前,诸葛亮曾经培养过一位极具潜力的年轻才俊——诸葛乔。只可惜,诸葛乔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五岁便因病去世,未能继续承载诸葛亮的宏愿。诸葛亮只有一个亲生儿子——诸葛瞻,他后来自然成为蜀汉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历史上有记载提到诸葛瞻有一个弟弟,名叫诸葛怀,但由于史料的模糊性,许多学者认为诸葛怀是虚构的。因此,诸葛瞻通常被认为是诸葛亮唯一的儿子。
那么,诸葛瞻为何未能继承父亲的重任,反而是姜维接替了诸葛亮的事业呢?这个问题不能怪诸葛瞻本身。实际上,诸葛亮生下诸葛瞻时已经接近四十岁,且直到四十六岁才有了这个儿子。而当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年仅八岁,正值年幼,显然不具备继承父亲遗志的能力。因此,诸葛亮在临终前写下了《诫子书》,这封信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修身养性,秉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即便如此,由于年幼且缺乏足够的指导,诸葛瞻未能接替父亲的重任。
然而,在姜维之前,诸葛亮其实还培养过另一位年轻才俊——诸葛乔。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养子,他的亲生父亲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由于诸葛亮早年无子,他决定收养诸葛乔,并将他视作亲生子一般抚养。诸葛瑾同意后,将诸葛乔送往蜀国。诸葛亮对诸葛乔寄予厚望,并悉心培养他,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
诸葛亮不仅将诸葛乔当做亲生子来看待,还在他刚到蜀国时,就为他授予了重要的职务——驸马都尉,这不仅是荣誉性的职位,也标志着诸葛乔的特殊地位。诸葛亮的教育方式非常严格,他将自己的军事和治国之道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诸葛乔,并特意将他派往前线,亲身体验艰苦的工作,培养他的坚韧性格。
事实上,诸葛亮不仅将诸葛乔带在身边,还亲自带领他参与北伐战役,进一步展示了他对诸葛乔的高期望。然而,命运却残酷地捉弄了这位年轻的才俊。公元228年,年仅二十五岁的诸葛乔因病去世,这对诸葛亮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所有的心血和期望也随之化为泡影。
就在诸葛乔去世的同年,姜维投降了蜀汉。诸葛亮深感失望,于是将姜维视为诸葛乔的替代者,并开始悉心培养他。如果诸葛乔没有早逝,历史或许会有所不同。毕竟,诸葛亮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倾注在了诸葛乔身上,尽管他未必能超越父亲,但至少不会比姜维差太多,也许能为蜀汉带来不同的命运。
这段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心血,蜀汉的未来仍然难以扭转。命运往往难以预测,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历史的走向,而那些未能实现的梦想,最终只能成为人们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