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孟达投降魏国后,曹丕派遣夏侯尚、徐晃与孟达一同进攻刘封守卫的东三郡。孟达还写信劝说刘封投降,但刘封拒绝了。于是,双方爆发了战争。在关键时刻,沈耽和沈仪这对兄弟在背后暗中出卖刘封,使得他孤立无援,最终失去了三郡。
刘封败退回成都后,受到刘备的责骂,因失地且之前未曾支援关羽的缘故,遭到了批评。这种责难是合乎情理的,毕竟他不仅失去了防线,且未能及时增援关羽。不过,尽管刘备对刘封感到失望,但当时并没有杀他的打算。然而,接下来,诸葛亮的一个预言却让刘封走向了死亡的结局。
在《三国志》里,陈寿是这样记载的:(刘)封归来后,先主责怪他逼迫孟达反叛,且未能救援关羽。诸葛亮则认为刘封性格刚猛,一旦刘备去世后,刘封可能会变得难以控制,因此劝刘备趁刘封失势时除去他。于是,刘备决定赐死刘封,让他自尽。临终时,刘封感叹:“恨不用孟子的度之言!”刘备因而流下了眼泪。
陈寿认为刘备责怪刘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刘封逼迫孟达反叛,二是未能及时支援关羽。然而,回顾历史,这两点并不足以成为刘封死亡的决定性因素。孟达本就不是一个可靠的人物,曾先后背叛刘璋、刘备、甚至曹丕,最终被司马懿所灭。他的背叛性格注定了他会投向任何一方,刘封不过是成为了他变节的一个诱因。而关羽之死,虽然让刘备心情沉重,但他并不会因此就直接决定杀害刘封。关羽死于公元219年12月,而刘封失去三郡直到220年7月才被处决。如果刘备真因关羽之死而决定处死刘封,那他为何还要等了半年才动手呢?
真正让刘封丧命的,是诸葛亮的预言。诸葛亮担心刘封性格刚强,日后若刘备去世,刘封可能会挑战刘禅的继位,导致局势不稳定。因此,诸葛亮劝说刘备趁此机会将刘封除去。这一预言不仅显得有些过于悲观,也让刘封的死显得更加无奈。
若从实际情况看,刘封根本没有争夺继承权的实力。他没有自己的支持者和地盘,唯一的优势是曾在军中有过一些战功,与刘禅相比,他并不具备任何威胁性。刘备已经明确支持刘禅继位,而刘封没有任何基础来挑战这一安排。即便刘备去世,诸葛亮依然掌握军政大权,刘封能威胁什么呢?
一些人认为,刘封若装作无能,表现出对权力无欲的样子,或许能够让刘备和诸葛亮放心,从而避免被杀。其实,这样做可能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因为刘封如此行事,反而暴露了他的野心,刘备和诸葛亮岂能容忍这样的心机人物存在?
刘封并非傻子,从刘禅出生那一刻起,他便意识到自己不可能继承刘备的基业。毕竟,刘备打下的江山,当然会传给亲生儿子。那么,刘封为何还要如此表现自己呢?显然,他是为了将来争取一些政治资本,为自己争取王侯之位做铺垫。
最终,诸葛亮仅凭刘封的刚猛性格就判断他日后难以控制,显得有些草率。实际上,刘封的死有些冤枉,他的结局并非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