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这位出身贫寒的皇帝,因不满朝廷的腐败而起义,最终登上了帝位。成为皇帝后,他对贪官污吏充满了厌恶,甚至连开国功臣也未能幸免。历史上,朱元璋以“杀功臣”著称,他对犯错的官员毫不手软,然而,你是否听说过他曾亲自将一名官员投入大牢,并在定罪后却赦免了他的死罪?
这位官员名叫范从文,他是明朝的一位御史,因为忤逆圣旨,被判处死刑。然而,在朱元璋审查范从文的卷宗时,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使范从文获得了五次赦免的机会。
据清初著名史学家张岱在《快园道古》中的记载,朱元璋通常会严格审查所有被判死刑的官员,特别是在斩首之前,他会查看这些人的籍贯和个人背景。有一次,朱元璋查看了范从文的卷宗,得知他来自苏州吴县。这一信息让朱元璋联想到了北宋的名臣、以清廉著称的范仲淹。范仲淹也出身于苏州吴县,这一巧合让朱元璋产生了兴趣。
此外,朱元璋还看到范从文的文章,发现他的性格正直,作风刚直,与范仲淹十分相似。朱元璋觉得,如果范从文真是范仲淹的后人,那么让这样的人辅佐自己,必定是大有裨益。于是,朱元璋决定亲自审问范从文。当两人见面时,范从文承认自己确实是范仲淹的第11代后裔。
在这次会面中,范从文还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国家应立法、罪过分明、等级有序、法治高于权力”。这些言论恰好迎合了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得知范从文是范仲淹的后代,朱元璋当即决定赦免他的死罪,并亲自书写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赠与范从文。朱元璋还告诉他:“这副御笔的提字,可以为你赦免五次死罪。”范从文听后感激涕零,随后还替其他一些被判死刑的囚犯求情,朱元璋也从宽处理。
然而,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仍有争议。在《快园道古》中的记载并未得到充分的历史证实,因为范仲淹的家谱中并没有范从文的名字,历史正史中也没有记载他是范仲淹的后代。实际上,明末清初的另一位政治家范文程也曾被称为范仲淹的第17代后代。
尽管如此,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个名为范从文的人。他是明朝苏州府昆山人,字复之,著有《小学章诂》一书。在朱元璋的孙子、后来的帝王朱棣当上皇帝后,范从文曾担任过金华、东安、金乡三县的儒学教授。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教授”并非现代的学术职称,而是指古代的文官职位,相当于正七品的官员。
总的来说,范从文的故事可能是历史与传说交织的结果,但无论如何,他在朱元璋的治下,因某种巧合与范仲淹的联系,获得了意外的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