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仅仅三个月后,紫禁城便完全沦陷。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被洗劫一空,珍宝无数流失海外。尤其是圆明园,仅英法两国联军就掠走了大约150万件文物,至今仍有大量流散海外。这场劫掠不仅造成巨大文化损失,也给民众带来深重灾难。
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后,匆忙带着光绪皇帝西逃,把抵抗洋人的任务交给义和团。同时,李鸿章被派为全权和谈代表,负责与列强谈判。慈禧为了保全自身和继续掌权,最终与西方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内容极为屈辱,不仅赔款,还割地,让国家蒙受巨大的不平等待遇。
讽刺的是,当时八国联军人数只有两万余人,而清军与义和团加起来多达十六万,按理说应占优势,却屡战屡败。很多人不理解,清朝当时已经开始改革,实施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组建现代化军队,为何还是惨败?
答案在八国联军攻入军火库时揭晓。清军库中堆满了先进武器,包括虏伯大炮、劳登菲尔德速射机关炮、70毫米、87毫米口径大炮,以及机关枪、机关炮等。若这些武器被用于实战,联军未必轻松取胜。然而仔细查看,发现大部分武器几乎未被使用过。
原来,清军缺乏使用武器的勇气和实战能力。虽然人数众多,却如散沙般松散,大多数仍使用冷兵器与联军交锋,自然难以抵挡坚船利炮的攻击。英国人濮兰德曾指出:清朝官员过于自私,缺乏担当,面对危机时畏缩不前,无法保护国家。
这也是清朝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统治者慈禧奢靡成性,把大量用于新军建设的资金,用于自己的生日宴会和颐和园的修建。再加上八股取士的文化束缚,限制了思想发展,科技落后,闭关锁国,使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机会,最终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