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历史跨越了470年,始于公元前2070年,由大禹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大禹在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后,带领夏朝走向了初步的统一。公元前2060年,大禹东巡时途经会稽去世。在去世之前,他遵循传统将王位禅让给东夷的首领伯益。大禹去世后,伯益举行了葬礼并守孝三年,遵循部落联盟的惯例,但他并未继承王位,反而被大禹的儿子启夺取了权力。关于启如何继位,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启杀了伯益,一种认为伯益在位时遭遇部族反抗,最后启成功登基。无论哪种说法,启的继位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公元前2056年,启破坏了禅让制的公平性,这激起了有扈氏的反抗。启为了巩固统治,发动了甘之战,最终击败有扈氏,将其降为牧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公元前2020年,夏启去世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夺继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最终,长子太康胜出,并迁都至斟鄩。太康年轻时享乐成性,忽视了政务,导致东夷的有穷部落趁机崛起。公元前2017年,太康出猎数月未归,有穷部落的首领后羿发动兵变,攻占了斟鄩,太康被流放至戈地,这一事件被称为“太康失国”。 后羿的行动激怒了其他诸侯,许多人要求恢复太康的权力。为了平息怒火,后羿扶立了太康的四弟仲康为名义上的君主,但实际掌握政权的依旧是后羿。为了展示权威,后羿击败了不服从他的羲氏和和氏。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仲康开始反抗后羿,宣布不再向有穷国进贡,要求有穷国向夏朝纳贡,这引发了后羿的再次进攻,最终将仲康逼迁至帝丘,夏朝的势力也逐渐退缩。 公元前2010年,仲康去世,其子继位。公元前1982年,后羿发动政变,驱逐夏朝的继任者,自己篡位称王。但他和前任一样沉迷于狩猎,且重用奸臣寒浞。寒浞与后羿的妃子勾结,图谋不轨。公元前1974年,寒浞发动政变,杀死了后羿,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 为了防止夏朝复国,寒浞派儿子追杀夏朝的余党。寒浞的二儿子浇成功灭掉了支持夏相的部族,并在斟鄩杀掉了夏相。然而,夏相的妻子后缗逃回母族,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少康在有仍国生活,并逐渐获得支持。公元前1915年,少康带领夏朝余党复国,打败寒浞父子,成功恢复了夏朝的统治,这一事件被称为“少康中兴”。 少康去世后,他的儿子夏杼继位。夏杼在位期间,东夷对夏朝的不满逐渐加剧,为了加强对东部的控制,夏杼迁都至老丘,加强了军事力量,夏朝的版图也扩展至东海。夏杼去世后,夏槐继位,并实施怀柔政策,东夷部落与夏朝关系趋于和谐。 夏槐去世后,夏芒继位。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项独特的祭祀仪式——“沉祭”,将许多牲畜以及象征大禹治水成功的“玄圭”沉入河中,表达对神明的虔诚。 夏芒去世后,夏泄继位。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西方的经营,并开始封土封号,奠定了后来的诸侯制的雏形。公元前1774年,夏泄去世,夏不降继位,他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夏朝平定了九苑的叛乱,版图达到最大。 夏不降在公元前1715年将王位禅让给了弟弟夏扃,自己退居二线。夏扃在位18年,最终去世,由夏廑继位。夏廑是一个守成的君主,虽然国力仍然强盛,但商部落的崛起预示着夏朝的衰退。 公元前1689年,夏廑去世,夏孔甲继位。孔甲推行祭天的政策,改变了夏朝的传统祭祀方式,导致一些方国的不满。公元前1680年,孔甲去世,夏皋继位。夏皋在位时,努力振兴农业,但国家的衰败已无法避免。 公元前1669年,夏皋去世,夏发继位。夏发在位时,努力恢复国力,提拔贤能,终于在关龙逄的辅佐下有所起色。然而,随着舜后裔不满桀的统治以及商族崛起,夏朝的政治局势日益动荡。 最终,公元前1652年,夏发去世,履癸继位,而这位履癸就是后来的夏桀。桀在位期间,夏朝的衰败加剧,方国的叛乱日益频繁,商部落逐渐壮大,为夏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下一篇:内蒙古考古有重大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