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并非单纯的“失误”,它不仅让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泡影,也使得刘备复兴汉室的计划破灭。刘备愤怒地发动了夷陵之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蜀汉的命运也因此雪上加霜。我们从三国史料中可以看到,失去荆州的责任并非完全在关羽身上。那么,谁能预料到刘备的亲戚——糜芳会叛变投敌?谁又能料到刘备的养子会袖手旁观?又或者,谁能想到孙权会背后捅刀?
关羽的失败并非因作战失误,而是在局势复杂的情况下,他已尽力而为。战前他曾水淹七军,擒获于禁,斩庞德,展示出令人惊叹的军事才能,甚至抓获了三万俘虏。只要有时间进行整训,这支队伍很可能成为蜀汉的一支强大力量。
回顾历史,孔子曾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这句话也能用来形容关羽。关羽是武圣人,既有雄武之力,又以忠诚和智慧为人称道。虽有质疑他失荆州的声音,但没有人能忽视曹操和孙权的背后攻势,如果刘备的全军都驻扎在荆州,或许也很难抵挡如此强大的压力。
关羽在荆州的职务,其实就是一个“荆州牧”,而刘备则派赵云担任留营司马,保证后方安稳。赵云勇猛且稳重,与关羽和张飞的关系也很密切,所以关羽在前线不用过多担心后方的事务。但当刘备带着庞统、黄忠、魏延进入西川后,他失去了能与关羽同心协力的核心支持。
糜芳、刘封、潘濬等人并非关羽的得力助手,他们之间的矛盾早已公开化。文官和武将间的摩擦是常有的事,但这些不和已经影响到荆州的防务。刘备的决策中未能给关羽配备一个足够合适的搭档,使得关羽在两面夹击的情况下陷入困境。
如果刘备能为关羽安排一位文武兼备的助手,局面或许会有所不同。诸葛亮是一个理想的人选,因为他不仅聪明机智,而且对刘备忠诚。诸葛亮当时在西川并无特别重要的事务,他在荆州时曾负责管理赋税,确保后勤供应。如果诸葛亮能与关羽并肩作战,或许能够有效缓解后方的压力。
除了后勤问题,关羽最大的困境来自于粮草不济和士卒的困扰。关羽虽然善待士卒,但因缺乏充足的物资,士气低落,许多部队选择了投降。假如诸葛亮在此时协助关羽,荆州的防务或许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关羽对于诸葛亮的尊重由一封信可见一斑,关羽在信中提到孟超的事宜,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重与信任。更重要的是,诸葛亮与孙权的关系并非简单的联盟,诸葛亮深知孙权未来可能会成为更大的威胁,因此他始终保持警惕,并为刘备的长远计划着想。
如果刘备能够将诸葛亮派回荆州,或许关羽的命运会有所不同。可惜,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导致了失去荆州的悲剧。而庞统的早逝,赵云和法正的性格不合,也让刘备的决策面临了更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