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讨论了蜀汉时期诸葛亮和张飞的爵位问题,重点强调了“乡侯”与“县侯”的区别,并试图澄清相关误解。下面是我重新编写后的版本:
---
之前有几篇文章提到,诸葛亮的“武乡侯”和张飞的“西乡侯”是“乡侯”而非“县侯”,这一点引起了不少争议。今天我们再次来讨论这个话题,我的看法依旧:诸葛亮和张飞所封的只是乡侯,而不可能是县侯。
今天我们不再纠结“武乡”究竟指的是山东琅琊的武乡县,还是汉中的南郑县下的“武乡谷”。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蜀汉继承了汉朝的封侯制度,封侯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凭借军功,二是因为恩赏,三是通过外戚关系。除了有争议的诸葛亮和张飞的封号外,蜀汉时期只有九个县侯。比如,阳泉侯刘豹和青衣侯向举是因恩赏而封侯,济阳侯吴懿和绵竹侯吴班则兼具军功和外戚关系,而纯粹依靠军功封侯的有五位:魏延、姜维、王平、句扶和马岱(虽然马岱的军功不太显著,可能与他参与斩杀魏延有关)。
刘备在世时,能够获得爵位的人并不多,除了追封的法正,剩下的也只有关羽、马超、张飞和黄忠等少数几人,而且最高也只是乡侯。至于黄忠,他的爵位仅仅是关内侯。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张飞是“西乡侯”就应该是县侯,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时,设立的是“南乡县”,而非“西乡县”。实际上,“西乡县”是晋朝司马炎所设。如果刘备真要封张飞为县侯,他只能封他为“南乡侯”,而不是“西乡侯”。因此,西乡只能是南乡县下的一个乡,不可能是县侯。
更进一步看,骠骑将军马超的爵位是“斄乡侯”,这也是乡侯的级别(值得注意的是,董卓曾将斄乡侯升为“郿侯”,但那是不同的历史背景)。如果马超只是乡侯,地位不如他的车骑将军张飞的“西乡侯”怎么可能是县侯呢?刘备虽然高举养士之名,但他不可能给马超过于显赫的地位。因此,张飞的“西乡侯”也只能是乡侯。
另外,提到诸葛亮,他在刘备生前并未被封侯。直到刘禅即位后,才在223年封他为“武乡侯”。但是,诸葛亮的封号显然不是因为恩赏或外戚关系。至于军功,诸葛亮一直在负责后方事务,参与军事行动的是刘备、庞统和法正等人。即使他担任了“丞相”,但在223年,凭什么让他因军功被封为县侯?即使在他之后的几年,蜀汉的封侯条件也是最为严格的。
与此相对照,李严在刘备去世后也没有被封为县侯。根据《三国志·李严传》的记载,李严在建兴元年被封为“都乡侯”,并被任命为中都护,负责管理内外军事。都乡侯是乡侯的一种,地位仅次于乡侯。李严和诸葛亮并肩辅佐刘禅,但他所获得的爵位并不比诸葛亮高。与此相比较,蜀汉封侯的难度可见一斑。
总结来看,蜀汉的封侯制度非常严格,除非具备显赫的军功,否则很难晋升为县侯。诸葛亮和张飞都只是乡侯,而并非县侯,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
这样的改写保留了原文的主要观点,并适当增加了细节描述,使其更易于理解,也避免了直接重复原文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