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南京话是中国古代的官方普通话吗?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1956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从高淳方言谈起
先从一个搞笑的历史小插曲开始。萨沙住在南京,南京下辖的高淳区曾经叫做高淳县,虽然这个地方不太为人知,但却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高淳就已经有了城市的雏形。高淳离南京市中心大约有90公里,开车大约一个小时。
很多人认为,高淳的方言和南京话应该差不多,毕竟高淳是南京的一部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高淳话不仅和南京话不同,而且和周围的任何方言也都不一样,极其独特。有人说,高淳虽然地处渔民之乡,历史上与外界的联系并不多,慢慢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方言。
我有个老同事是高淳人,他坐在我旁边,我们一起工作了十多年,每天他都和家里打电话讲高淳话。尽管我听了这么多年,还是完全听不懂。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讲的可能是日语。我不是开玩笑,高淳话的独特程度连南京人都无法理解。
有一个流行的南京话笑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高淳人说鬼话!”在抗日战争期间,高淳话甚至被用作“风语”,成为军队之间的保密语言。因为日军窃听中国的无线电通讯时,根本听不懂高淳话,即使他们能截获内容,也无法理解。
更有意思的是,我那位老同事告诉我,即便是高淳当地的中年人,现在也未必能听懂一些老一辈人的方言。高淳话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外人如果不懂,就完全听不明白。就连他的儿子,虽然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曾经能听懂一些高淳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到家乡已经像是去了外国。
方言差异与沟通挑战
中国的方言差异之大,真是让人吃惊。过去,很多人很少有机会走出自己的家乡,就算距离几十公里,口音也可能大不相同。不同地方的方言有时比英语和法语的差距还要大,完全无法沟通。
大家都知道陈景润这个名字吧?他是福建福州人。1953年,他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第四中学担任老师。可是,他很快就被辞退了。为什么呢?因为陈景润说话有浓重的福州口音,学生们根本听不懂他的授课内容。这个问题在当时其实很普遍,很多地方的人因方言问题,无法留在大城市工作。
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类似于普通话的东西呢?实际上,早在东晋时期,就有了“官话”这一概念。这种官话是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官员沟通而设立的。
南京官话的起源
东晋时期,南朝的首都设在南京。随着北方的胡人占领中原,很多北方贵族南迁,这些人带来了北方的方言。与此同时,本地的吴语与这些方言混合,形成了金陵雅音,也就是南京官话。这种南京官话,不仅南京人使用,很多官员也需要学会它,方便在全国范围内沟通。
从汉代开始,中国的官员经常是异地为官。一个官员可能今天在南京工作,明年就被调到福建,后年又调到安徽。要是官员只会方言,显然无法有效地进行行政管理。因此,学会官话成了他们必备的技能。
官话类似于欧洲的拉丁语,主要在上层社会或知识圈中使用,而普通百姓则不需要学。
官话的演变与普通话的诞生
随着历史的演变,南京官话逐渐成为了朝廷的官方语言。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方便全国治理,决定以南京官话作为标准的官话。到了清朝,虽然满族贵族并不特别喜欢南京官话,但他们还是沿用了南京官话作为官方语言。
然而,北京话与南京官话有着明显的不同。尤其是清朝中期,北京话逐渐取代了南京官话,成为了清朝的官方语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北京官话”。
清朝末期,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语的定义开始逐渐明确。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并将北京官话定为“国语”。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普通话的前身。
普通话推广的曲折过程
尽管北京话成为了国语,但普通话的推广并不顺利。直到上世纪50年代,许多人仍然讲着各自的方言,甚至连很多高级官员和知识分子也没有普及普通话。
金庸曾回忆,在1943年他在重庆读书时,老师是著名学者钱穆教授。钱穆虽然学识渊博,但因为从江苏无锡乡下来的,他的口音非常重,学生们根本听不懂。有趣的是,金庸作为浙江海宁人,听得懂无锡方言,于是他成了“翻译”,帮助同学们理解老师讲的内容。
直到1956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普通话才开始逐渐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虽然很多专家曾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但最终决定以北京话为基础,修正后形成今天的普通话。
方言的消失与普通话的普及
普通话的普及并非一蹴而就。早在1999年,中国大陆能流利使用普通话的人仅占人口的53%。到2014年,仍有约30%的人口不会说普通话。直到2022年,普通话的普及率才达到了80%,仍然有20%的人无法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其实,我心里有点难过的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各地方言逐渐消失。比如高淳话,现在已经快消失了,南京话也面临着类似的命运。我的母亲说的就是传统的南京城南方言,那是真正的南京话。但今天,许多词汇我都已经听不懂了,甚至我的下一代根本无法说一段完整的南京话。
南京话的趣味表达
最后,我想送上一些南京话的经典例句,看看大家能不能听懂:
1. 南京人:昨天小丽的男朋友,随手就给她买了个几千块的包包,真是胎气!
2. 南京人:小丽不要生气,再等我十分钟,我马及就到了!
3. 南京人:小丽的男朋友做事情,真是莫滴事估的。
4. 南京人:你不要假嘛日鬼的,我全都知道了!
5. 南京人:刚见了几次面,你就要结婚了?我看你是兴的一头核子!
6. 南京人:这小伙子拉里拉瓜的,不过长的蛮帅!
7. 南京人:女孩的意思是看中你了,你还在这里呆不愣吃!
8. 南京人:这女孩什么都好,就是他舅舅邪头八郭,不好办啊!
9. 南京人:她舅舅和我总是不对箍子,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10. 南京人:六十多岁的女人还跑去整容,作逼捣怪的!
如果你能听懂这些,恭喜你,可能是南京话的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