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有一个历史标签:他在位48年,其中有28年没有上朝。这一历史细节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一位皇帝会有如此长时间不去朝廷?这个问题的真相,远比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得多。
很多人认为,28年不上朝代表着万历皇帝昏庸、懒政的表现。然而,事实上,即便他长时间没有参与朝政,明朝并没有因此立即崩溃,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万历皇帝不愿登朝? 在万历皇帝临终时,他留下了一份遗诏,他这样评价自己:“朕继承大统,统治四十八年,虽然享国最长,但朕并无遗憾。刚继位时,朕勤政苦干,始终期望不辜负先帝的托付。但因多年的病痛折磨,朕无法亲自出席朝会,连郊祀、祭祀等活动也不能参与。朝廷上积压了大量的文牍,官员职位空缺,再加上财政问题和边境矛盾,朕深感悔恨,虽有改革之心,但时运不济,最终病魔将朕拖垮。希望后人能弥补朕的过错。” 从这份遗诏中,我们可以看到万历皇帝的深层次困境。他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特别是患有一种严重的腿疾,行走十分困难,疼痛无比剧烈。刚开始时,外界可能误以为他是怠政,但直到1956年,通过考古发掘定陵,才揭示了他身体的真相。打开棺椁后,专家发现万历的右腿弯曲,且比左腿短,这一发现证实了他遭受的严重腿疾。 尽管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他在政务上的表现并不差。虽然他没有亲自走上朝堂,但他依然通过审阅奏疏和发布谕旨来管理朝政。他始终掌握着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他的“万历三大征”计划便是一个重要的例证。 从这段历史来看,万历皇帝的事迹也许能为我们提供另一种视角。尽管他长达28年未亲临朝堂,但他依然是一位有治国能力的君主,只是因为误解他怠政,才被外界如此评价。最终,他因病去世,留下了许多遗憾,但他实施的政策和战略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中的重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