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刀杀人,最早出自《三十六计》,意思是指不直接出手,而是借助他人之手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在古代,许多历史人物都运用了这一计策,三国时期尤为典型。本文将讲述其中的四个著名案例,其中三次都与曹操有直接关系。
一、曹操借刘表之手,除掉祢衡 东汉末年,祢衡以才辩著称,性格刚直,常常侮慢士族。孔融曾高度评价他,称他“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并多次向汉献帝和曹操推荐他。曹操召见祢衡时,祢衡却自称狂病,不肯见面,还公开发表挑衅言论。曹操心生不满,但又觉得祢衡才华出众,忍不住要用他,便强行将他任命为鼓史。祢衡却公然裸身击鼓,侮辱曹操。曹操忍无可忍,决定将祢衡送到荆州牧刘表麾下,希望借刘表之手除掉祢衡。然而,祢衡在荆州仍然继续侮辱刘表,刘表出于保护名声,将祢衡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黄祖明白刘表的意图,并且不容忍祢衡的行为。最终,公元198年,黄祖因祢衡侮辱自己,亲自将其斩杀。祢衡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二、刘备借曹操之手,除掉吕布 公元199年,曹操成功俘获吕布。为了保命,吕布对曹操说:“今日之后,天下可以平定了。”曹操问:“为何这么说?”吕布答道:“明公所忧的只是吕布,我投降后,明公指挥步兵,我带领骑兵,天下就可以轻松平定。”吕布的话让曹操动心,甚至一度考虑松绑。但刘备却劝曹操:“您看看吕布如何对待丁原和董卓!”曹操一听,立刻意识到吕布的危险性。刘备提到的丁原和董卓,正是被吕布所害。于是,曹操下定决心处死吕布。临终时,吕布对刘备说:“大耳儿最不能相信!”这话虽然揭示了刘备心中的仇恨,但并未改变吕布的命运。由于吕布曾偷袭徐州,导致刘备一度无家可归,刘备借曹操之手报仇的决定,最终得以实现。三、曹操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大败曹军,水淹七军,俘虏了于禁和庞德,威胁到曹魏的安全。曹操差点迁都来避其锋芒,但在徐晃的努力下,关羽的进攻势头被遏制。此时,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迫使关羽不得不撤军。当关羽撤退时,曹操原本准备派曹仁等人追击,彻底消灭关羽。但在关键时刻,曹操禁止了曹仁等人的追杀,选择让东吴来除掉关羽。最终,关羽被孙权杀害,刘备则将怒火转向东吴。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其实知道曹操是在借刀杀人。关羽死后,孙权将其首级送往洛阳,企图转移蜀汉的仇恨,但效果不大。 四、司马懿借诸葛亮之手,除掉张郃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围攻祁山,派王平守卫南围。司马懿带领大军反攻诸葛亮,派张郃进攻王平,然而王平始终坚守不动,张郃无法突破南围。随后,诸葛亮撤回祁山,司马懿命令张郃继续追击。张郃认为按照兵法,围城必定会开出路,撤军时不宜追击。可是,司马懿不听劝阻,强令张郃继续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