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凉州地区因远离朝廷的控制,频繁发生叛乱。董卓、韩遂、马腾、马超等诸侯曾活跃在该地。然而,今天要讲的边章,可能许多人并不熟悉。原因之一,是边章崛起的时间较早,而且早在公元186年便被韩遂所杀,之后便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一、边章的崛起
边章,字边元(有的资料称作“边允”,可能是“边元”的误传),是凉州金城人,汉末凉州的诸侯之一。边章与同郡的韩遂在凉州名声显赫,当时他担任督军从事职务。公元184年11月,羌人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发动叛乱,宣布自立为将军,并杀死了护羌校尉泠征。
紧接着,北宫伯玉等人劫持了边章和韩遂,让他们一同领兵作乱。得知这一消息后,东汉朝廷决定派军应对,凉州刺史左昌指派盖勋率军驻守阿阳县。边章等人尝试攻打阿阳县,但未能成功,于是转向金城郡,斩杀了金城郡太守陈懿,并放火焚烧州郡。
在获得初步胜利后,边章继续扩大战果,包围了州治冀县。左昌请求盖勋支援,盖勋带领援军赶到冀县,斥责边章等人的背叛。边章等人却表示:“左使君要是当初听从您的建议,派兵来救援金城,或许我们还能悔过自新。如今,罪孽深重,无法再投降。”边章等人感到无望,悲伤地撤退,解除对冀县的包围。之后,边章又攻打护羌校尉夏育。
由于当时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朝廷已经调集重兵应对张角等人的叛乱,导致一时无法彻底平定边章等人的叛乱。
二、边章的进一步扩张
公元185年3月,边章等人以“诛杀宦官”为旗号,率数万骑兵进军三辅,直接逼近了东汉的首都园陵。这一行动使得东汉朝廷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汉灵帝派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和中郎将董卓征讨叛军,但在交战中未能获得胜利。与此同时,边章与韩遂的势力不断壮大,军队人数已达到十万之众。
与曹操、袁绍、袁术、陶谦、刘表等后来的著名诸侯相比,边章、韩遂等人起兵的时间要早得多,声势也非常庞大。面对叛军的强大,朝廷内的司徒崔烈曾建议“放弃凉州”,但因议郎傅燮的力谏,这一建议未能通过。
同年8月,朝廷再次派遣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袁滂为副,带领大军共十多万兵力驻守美阳,保卫皇家园陵。边章与韩遂继续进军美阳,张温和董卓率军与他们交战,最初遭遇了败绩。
三、边章的败退与反击
最终,在公元185年11月的一个夜晚,流星划破长空,长达十余丈,照亮了边章的营地,甚至连驴马都发出叫声。边章与韩遂的军队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决定撤回金城。董卓得知敌军即将撤退的消息后,迅速行动,与右扶风鲍鸿等人合并进攻,成功大破边章和韩遂的军队,斩首数千。
在董卓的追击下,边章等人退到榆中。张温派周慎率军三万追击,围困了榆中城。边章和韩遂则分兵驻守葵园峡,成功切断了周慎军的粮道。周慎因此感到恐慌,丢弃辎重撤退。边章等人趁机反击,迅速扭转了局势。
总结
边章的起义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其叛乱在东汉末年的动荡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他的崛起标志着凉州地区诸侯的逐渐崛起,同时也反映出东汉政权在面对内忧外患时的脆弱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