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35墓室清理情况。
唐董韶容墓地理位置示意图。
日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西安市长安区贾里村一处唐代家族墓地的考古成果,通过一处编号为M235墓葬出土墓志的梳理,推断墓主应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张九龄之妻董韶容。“董韶容墓的发现填补了一定的历史空白,史书上对董韶容是没有记录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馆员史晟说。
墓志形容其容貌和气质出众
2022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西安市长安区贾里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区地处长安区神禾原北部,北邻神禾二路,西邻常顺街。在发掘区内,发现一处董氏家族墓地,其中M235出土的金银平脱镜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较为少见。根据出土墓志内容可知,墓主为张府君夫人董韶容,张府君应为盛唐丞相张九龄。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盛唐时期董氏家族世系、仕宦及唐代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馆员史晟介绍,根据墓志,所葬时代为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墓主董韶容为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荆州长史张氏夫人,史书无载。据墓志所载其丈夫官职、姓氏,检索史料,符合开元二十五年、金紫光禄大夫、荆州长史、张姓等条件的只有张九龄,因此推断董韶容应为张九龄之妻。
看墓志对董韶容的描述,勾画出的是一个容貌和气质出众的女子:“夫人积柔成行,禀自生知,多能轨时,闻乎天纵。清词美态,传身而多惭;聪辨仙姿,侍中闻而深愧。”
据墓志所记,董韶容出自陇西董氏。曾祖董彻,曾任陇州司马;祖董感,任唐州刺史;父董恩,为汝州期城府别将。三人史书亦无记载。志载董韶容“开元廿五年四月廿六日,亡宣阳里,春秋廿八”,可知其应生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宣阳里位于唐长安城皇城东南部、平康坊以南,东部紧邻东市,万年县署设于此处,这里也应是张九龄在长安最后几年的居所。又据志文记载,同年五月十一日,董韶容葬于长安县潏水南原,根据周边所出唐代墓志,潏水南原即为神禾原,此次考古发掘发现多座董氏家族成员墓葬,该区域应是唐代董氏家族祖茔所在。
墓葬形制较简单,出土器物也较少
据介绍,董韶容墓葬为斜坡墓道单天井土洞墓,平面呈南北向直背“刀”形,坐北向南,墓向10°。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及墓室五部分组成,墓葬水平全长9.3米。原始地层不存,开口被破坏。
墓葬形制较简单,出土器物也较少,出土了包括陶俑、陶器、铜器、铁器和玉握、捻金线等其他质地器物在内的随葬器物共23件(组)。
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金银平脱镜及胭脂盒等级较高,表明了该墓的特殊性。
金银平脱镜出土时从中部断裂。圆形,半球形钮,镜背贴布髹漆。围绕镜钮最内层为八瓣心形金片宝相花纹,每瓣为三重,最内重中心处为绿色玻璃珠;宝相花纹外一周镂空曲栉齿环带;最外层为一周银片圆形方孔钱纹和一周金片联珠纹。
胭脂盒用天然贝壳制作而成,表面粘贴有银质叶状图案,呈黑色,背面有褐色斑纹。
史晟说,从出土的器物中,可看出家族的餐饮习惯,他们比较倾向于使用金属类的餐饮器具,比如铜钵、铜盆,这些是他们整个家族比较统一的共性。
专访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馆员史晟:
希望在广东办文物展或者互动
张九龄被誉为“岭南第一人”,官至宰相,是广东历史上首位进入朝廷中央并参与决策的杰出人物。他的诗歌才华同样出类拔萃,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众所周知,张九龄政治生涯和文学成就斐然,但关于他的家庭生活,很少有人研究。董韶容墓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研究视角?从中发现了怎样的张九龄?南都记者独家专访了史晟。
太子李瑛被废后
“皇亲国戚”董氏家族开始衰败
南都:张九龄之妻董韶容墓的发现,对研究张九龄有何价值和意义呢?
史晟:从原来对于张九龄的研究来说,此前我们认为张九龄只有一个夫人是谭氏。目前新发现的这个夫人董韶容,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从这一点上,相当于是一个新的研究线索。这对于研究张九龄晚年在长安的生活,甚至是他晚年的诗作,都有一些新的背景和新的参照。
从董韶容墓志所载的一些信息可以发现,董氏家族跟唐玄宗是有姻亲关系的,是皇亲国戚。董韶容的去世时间,还有当时张九龄参与的一些政治事件,都有些相关线索。因为董氏家族跟皇家走得比较近,既有太子典设郎董昌龄,还有人在宫中当嫔妃。这或许对张九龄被贬的真实原因,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证据和线索。
南都:董氏家族在当地是一个怎样的家族呢?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呢?
史晟:很难说,当时董氏家族应该是属于关陇集团的。因为墓志记载他们来自于甘肃地区。但是在历史上,没有查到董氏家族在关陇集团里相关人员的一些信息。
“关陇集团”是部分学者提出的一个说法,将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关陇集团,从北魏开始一直持续到唐朝,它的政治影响力非常大,不仅覆盖了北周、隋朝和唐朝,而且这三个朝代的更换,其实也就是关陇集团内部权力变动所带来的结果。
从目前考古来看,这里葬有好几代,董彻是他们的祖先,而董昌龄是直接服务于太子李瑛的。但是,太子李瑛被废之后,整个家族开始呈现衰败,说明当时废掉太子李瑛这个事情对他们家族影响非常大。
董韶容是张九龄平妻,个人审美高端
南都:史书上记载张九龄的夫人谭氏是其原配妻子,董韶容为什么也是他妻子?
史晟:因为唐代有平妻制度,董韶容出土的墓志上写的是“故妻”。为此,谭氏与董韶容两者的身份应该是同等。董韶容应该是平妻的角色。
南都:该墓葬出土了包括陶俑、陶器、铜器、铁器和玉握、捻金线等其他质地器物在内的随葬器物共23件(组)。出土的哪些文物具有代表性?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董韶容?
史晟:文物里有胭脂盒,说明当时的女性肯定是懂得化妆的。她的胭脂盒是不同于我们普通所见的,素面贝壳的胭脂盒。古代常见两类胭脂盒,一类是贝壳类的,一类是仿贝壳类的。她的胭脂盒上不仅有贝壳,贝壳的表面还贴了银片,银片也是錾刻出来的,整体呈现镂空状。
另外一件是金银平脱镜,也是不同于其他任何墓葬的。它上面贴的那些金片银片也呈现了镂空状。从这两件器物来看的话,我个人认为董韶容的个人审美是比较高的,她当时喜欢的这些都是带有镂空性质较为精细的东西。
南都:金银平脱镜这些用品比较高级,显示这个家族是很有钱的家族吗?
史晟:是否有钱,暂时没办法去界定。因为这个金银平脱镜也很有可能是赏赐的。在整个家族墓地还出土了五件银质的高足杯,有银鎏金的,也有纯银的。但是,这些高足杯目前的观点多认为是皇家用品或者赏赐用品。而董氏家族有一个妃嫔,间接也证明了整个家族跟当时的唐玄宗走得比较近。
南都:董韶容和张九龄之间有没有什么故事呢?
史晟:这个故事只能从墓志里看了。张九龄去荆州的时候,没有带上董韶容。所以,当张九龄前往荆州后,董韶容呈现出孤单无依或者说内心惶恐的状态。至于其他的,暂时没有一些直观的证据能描写出他俩的关系怎么样。
张九龄可能是因为反对废太子被贬
南都:张九龄是岭南曲江人,但是董韶容的娘家却是在长安。这门婚姻反映了唐代怎样的氏族联姻模式呢?对他的仕途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史晟:张九龄为官期间,大概在开元十九年到开元廿三年间深受唐玄宗喜欢。根据逆推回来,董韶容28岁病故,她嫁给张九龄的时间大概就是在开元十九年。当时唐玄宗喜欢张九龄,所以将董韶容赐婚给了张九龄。而当时的董家又有嫔妃在后宫。这样的联姻其实反映了董氏家族想要更上一层楼的想法。因为张九龄是备受唐玄宗喜欢的宠臣,董家想借助这个力量更上一层楼,所以,同时又让董昌龄去做了太子李瑛的典设郎,为了整个家族的发展做了长远的规划。
南都:张九龄官职那么高,为什么他的夫人不葬入夫家的墓地?
史晟:学者们对这类现象多有研究,一般来说,唐代不葬入夫家祖地大致有三种情形,或是因亡于异地他乡,距祖地太过遥远以致耗费巨大而无法承担;或是因外嫁之女生前信奉佛、道等宗教,在生前即对死后归葬之地有所选择;或是依据血亲家族观,女子与亲生家庭的关系并不因出嫁而大幅降低,相反还可凭血亲为纽带,归葬于血亲家族。
董韶容不随夫家葬的原因可能不止这三个。因为张九龄是开元廿五年四月二十日被贬荆州,他在赴荆州长史志中写到他是被贬之后,即刻前往荆州。四月廿一日,发生了一件比较重大的事件:唐玄宗将皇太子李瑛废为庶人。四月廿六日,董韶容就病故了。过了半个多月,也就是五月初的时候,她就下葬了。这个时间是非常短的,也是一反常态的。张九龄此前曾跟唐玄宗有过对话,其实张九龄是极力反对废掉太子李瑛的,也有学者研究张九龄被贬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他反对废掉太子李瑛。而董韶容墓的出现,更加偏向于这个观点。
表面看起来,张九龄被贬的原因是他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因散布不实言论被廷杖流放,张九龄因此受牵连,被唐玄宗以“举非其人”的罪名贬为荆州长史。而实际上,张九龄可能是因为反对废太子,唐玄宗不喜,借助“周子谅事件”把他贬到了荆州。张九龄被贬后,太子李瑛马上就被唐玄宗废掉了。所以,在这个政治漩涡的敏感时期,他没办法将他的夫人带过去,所以最后选择了一个权宜之计,把董韶容葬在了董氏家族的墓地。
张九龄在长安并不只是“打工” 而是早已“安家落户”
南都:过去我们对张九龄的认识都集中在政治生涯和文学成就。这个墓的发现为我们理解张九龄增添了哪些新的维度呢?
史晟:可以说,这个墓的发现让历史上的张九龄更加鲜活了。可以看到,他在长安城并不是一个孤苦无依的人。因为史书记载,张九龄来了长安之后,认识了当时的张说。而后两人因为同姓,张说认他为宗亲,两个人成了莫逆之交。张说也很提携张九龄,以前我们只看到张家这一个支撑。而董韶容的出现,让我们对张九龄的认识更加鲜活了,更加有生活气息。
从传统观念讲,作为韶州曲江县(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张九龄来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打工”。如果他在这里没有家庭,没有夫妻关系,就会觉得他只是一个“北漂”,在这里“漂泊打工”。而如今,我们发现了张九龄的夫人在长安,那么说明当时的张九龄已经在长安安家落户了,并不是漂泊的状态。
南都:张九龄和董韶容的婚姻持续了多少年?
史晟:持续了大概七年,也就是说,张九龄在长安有着7年的家庭生活,而并不只是“打工”。
南都:你们对张九龄的研究与广东有没有开展过互动交流,有没有什么研究发现?
史晟:我们与广东有互动交流,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些重大的发现,因为这些东西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沉淀。这个墓发掘后,我们和张九龄的张氏宗祠有过一些交流,还有跟一些研究张九龄的专家也进行了一些交流,后续的研究发现有待我们进一步公布。
南都:那后续会有什么样的研究或者说是保护?董韶容墓出土的文物会来广东展出吗?
史晟:需要根据我们的政策和博物馆的安排,进行一些后续的保护或者展览。目前还没有与广东方面进行张九龄的相关合作,后续我们也想去广东做一些展览或者互动。
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陈汝希
供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