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1955年4月3日,金岳霖在林徽因追悼会上,悲痛万分写下的挽联。
金岳霖,作为中国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一生学术成就卓越,但却始终未婚。人们常说他是“一遇林徽因误终身”,因为在林徽因生前,他一直默默守护着她。即使林徽因去世,他的心依旧未曾改变。晚年时,有记者曾请金岳霖评价林徽因,他只颤抖地说出五个字:“极赞欲何词!”这五个字,深刻表达了他对林徽因一生的深情。
- 金岳霖与徐志摩的相识
1914年,金岳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继续深造。在哥伦比亚大学,他与徐志摩成为了朋友。尽管两人性格迥异,但却有着深厚的友谊。后来,金岳霖还曾见证了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1925年,金岳霖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并与冯友兰等人共同创办了哲学系。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金岳霖作为伴郎参加了婚礼。此时,他见到了徐志摩生命中的两个重要女人,唯独林徽因——那个让徐志摩痴迷却未能得手的女人,他一直未曾见过。作为哲学家,金岳霖无法理解为何徐志摩对林徽因如此执着。
- 金岳霖初见林徽因
1931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家中举办文化沙龙,京城的文人和学者们汇聚一堂。徐志摩为了避嫌,拉上金岳霖一起前往。进入林徽因家中后,徐志摩向大家介绍了金岳霖,这也是金岳霖第一次见到林徽因。
林徽因在沙龙中表现得非常优雅、自信,她对文学、诗歌、建筑和艺术等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光芒,深深打动了金岳霖的心,从此成了他一生无法忘怀的记忆。此后,金岳霖每次参加沙龙,都会是第一个到场,他渴望与林徽因多说几句话。为了靠近她,他干脆搬到了附近,开始了“逐林而居”的生活。
在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家中,金岳霖常常受到热情招待,餐桌上常常有他喜爱的菜肴。每当梁思成与林徽因发生争执,金岳霖总能巧妙地调解,帮他们和好如初。有时,他还会负责接送梁思成的儿子上学。这种“逐林而居”的日子持续了五年。金岳霖感叹道:“一离开梁家,自己就会失魂落魄。”但其实,真正让他失魂落魄的,是林徽因。
- 战争后的岁月
随着战火的蔓延,林徽因和梁思成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昆明。金岳霖始终牵挂着他们,最终他追到了昆明,并在梁思成家附近盖了一间房子居住。抗战胜利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回到了清华的新林院,金岳霖又一次成为了他们的邻居。从此,他的“逐林而居”生活持续了整整20年。
- 林徽因去世后的痛苦
1955年,林徽因去世,金岳霖悲痛欲绝。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后,金岳霖长时间沉默,最后不禁流下了眼泪。过了一会儿,他擦干眼泪,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金岳霖的学生汪曾祺回忆道,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不再参加社交活动,更多的时间是在院子里晒太阳,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
- 金岳霖的深情与孤独
在林徽因去世的第七年,梁思成迎娶了比自己小27岁的林洙。金岳霖在婚礼当天,独自一人带着酒和花生,前往林徽因的墓地,整整在墓前待了一夜。他担心林徽因会因此感到孤单,于是默默陪伴她。
随着年岁渐长,金岳霖几乎不再出门。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邀请老朋友们到北京饭店聚餐。朋友们都感到奇怪,直到席间,金岳霖才宣布:“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此时,所有在场的老友们都不禁潸然泪下。
- 晚年的回忆
1983年,出版社准备出版林徽因的诗集,陈钟英希望金岳霖能为此写一篇文章。然而,金岳霖拒绝了他的请求,他表示:“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说,现在不能说了。”临别时,陈钟英给金岳霖看了一张林徽因年轻时的照片。金岳霖小心地接过照片,凝视着她年轻时的模样,眼中充满了泪光。良久,他轻声请求:“这张照片可以给我吗?”陈钟英答应后,金岳霖捧着照片,仿佛找回了那段珍贵的回忆。
在晚年,有记者问金岳霖如何评价林徽因,他缓缓答道:“极赞欲何词!”这五个字,不仅表达了他对林徽因的崇敬,也道尽了他心中那份永远无法消散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