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大约有12位最为突出。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神”大约有六人,分别是吴起、白起、韩信、李靖、铁木真和粟裕。另有六人也很接近成为“战神”的行列——孙武、孙膑、项羽、霍去病、曹操和李世民,但各自有不足:孙武、孙膑的经典战例不多;项羽在整体战争规划上欠缺;霍去病军功虽大但生涯短且主要对手是匈奴;曹操在有利条件下仍败于赤壁;李世民麾下人才众多且并未遭遇真正强劲的对手。综合这些因素,这十二人被视为中国战争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将领。
虽然韩信和白起都是擅长指挥大兵团的将领,但他们的风格截然不同。韩信偏向于以大量兵力取胜,认为人多就有用——只要是兵,他都能派上用场;白起则更常在兵力劣势时通过歼灭战取胜。白起曾在长平之战取得绝对优势但依然遭到批评,而他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劣势包围并歼灭敌军,长途行军后包围强敌并消灭对方生力,这是他的常用方法。有人责怪白起在某些情况下的战法,但他攻下许多城、歼灭大量敌军,这些都有效地削弱了对方的未来实力。
在冷兵器时代,正面硬碰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两败俱伤的局面。但白起和韩信都擅长利用地形或天险,比如用水淹敌、把混乱中的敌军逼入沟壑、包围切断粮道等手段。白起的争议在于大规模屠杀投降者和杀害平民;相比之下,韩信更多采用收编降兵的办法,较少大肆杀降。从民间道德视角看,白起的所作所为容易被视为残酷,而韩信则被描绘得更为宽厚,甚至带有“兵仙”的色彩。
韩信手下多为杂牌军,他只要有人就能把他们训练成可用之师;白起则掌握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换言之,韩信能迅速用新兵打出战果,白起的军队则需要较为系统的训练。战术上白起更像大师级的战术家,注重具体战斗的组织;而韩信更像战略家,他为刘邦统一天下制定了宏观战略,对领导人的要求不高,能带少数人去挑战强敌并取得胜利,这在当时看起来近乎冒险但往往成功。
两人的资源背景也不同。白起得益于秦国的军国体制,不必过多操心兵源、兵员素质与考功制度,他只需专注于如何打败敌人。韩信则必须从头抓兵员招募、训练、建立军内晋升制度,再去面对敌人。资源与体制的差异,使得两人的成就不可直接相提并论,但在适应不同条件下,韩信的能力同样值得看好。
白起一生没有败绩。他在伊阙之战中,在不利地形下以不到对方一半的兵力全歼敌军;长平之战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仍然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围歼战之一。无论如何评价谁更强,白起的军事才能至少应被列为中国历史上顶尖的军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