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的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大礼堂里,一片哀伤,这是96岁的张积慧将军,在这世间留下的最后一面。
这位把美军头号王牌飞行员揍进山谷的山东老兵,用一生诠释了:真正的成长从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把每一步都走成根基。
1927年的山东荣成乡下,张积慧的出生伴随着胶东半岛的海风与贫瘠。15岁时他成了村里的小学教师,握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可心里却装着乱世里的家国大义。
1945年,八路军招兵的消息传到村口,这个穿粗布褂子的年轻人当即放下教鞭,去了山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报到。谁也没想到,这个连飞机都没见过的农民子弟,将来会在天上书写传奇。
同年冬天,张积慧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被选入东北牡丹江航校。
那时候的航校条件差得离谱,飞机是日军遗留的破旧机型,零件要靠拆东补西,跑道是冻土压出来的,冬天冷得能冻掉手指。他白天跟着苏联教官学理论,晚上在煤油灯下记笔记,练习也是很下功夫。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张积慧已经成了航校的飞行教官,手把手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轻飞行员。
1951年,抗美援朝的战火烧到鸭绿江,刚成立没几年的人民空军奉命入朝。
那会儿的中美空军差距大得让人揪心:美军飞行员大多是二战老兵,飞行时长普遍超过3000小时,驾驶的F-86“佩刀”战机性能拔尖;而志愿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不到100小时,米格-15战机数量还不及对方零头。
美军仗着优势天天轰炸补给线,前线的志愿军战士常饿着肚子打仗,空四师接到的命令只有短短几个字:“拼死保住运输线”。
1952年2月10日的清晨,朝鲜平壤上空飘着碎雪。美军16架轰炸机在18架F-86护航下,直奔隅里铁路线而来,其中就有美军第334中队中队长乔治·戴维斯的座机。这个号称"百战不倦"的王牌飞行员,二战时参加过266次战斗飞行,在朝鲜战场已经击落14架战机,是美军宣传的"空中英雄"。
张积慧和僚机单志玉接到命令时,飞机刚加完油。两人第一次搭档,起飞前只是握了握手,却在天上形成了莫名的默契。他们扔掉副油箱,一口气爬升到万米高空抢占高位,突然发现右后方云层里窜出8架敌机,为首的正是戴维斯。
“保持编队!”张积慧对着无线电喊了一声,猛地一个右转上升,让戴维斯的突袭扑了个空。这下反倒把戴维斯“咬”住了,急得美军机群蜂拥而上想解围。单志玉当即拉起机头俯冲下来,像把尖刀把敌机群冲得七零八落。
没了干扰,张积慧死死盯着戴维斯的尾烟追了上去。戴维斯仗着经验老到,先是往云层里钻,见甩不掉又朝着太阳方向拉升,这是美军常用的套路,想借阳光晃花对手的眼。可张积慧早把这些战术摸透了,他微微调整机身,从侧后方绕开强光,距离一点点拉近到600米。
“咚咚咚!”机炮突然开火,戴维斯的战机瞬间冒起黑烟,一头扎向博川郡的山谷,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
这场短短几分钟的空战,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可胜利的代价是惨烈的:美军机群疯狂反扑,张积慧的战机被多次击中,被迫跳伞逃生;单志玉为了掩护他,机身被打成了筛子,壮烈牺牲时才25岁。
后来张积慧每次说起这事都红着眼:“那是替我死的兄弟。”
戴维斯被击落的消息传到美国,舆论一片哗然。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发表特别声明,承认这是“悲惨的失败”。志愿军的补给线压力大减,毛主席看到战报后批示:“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
张积慧回国时,毛主席专门接见了他,握着他的手说:“你们把美国的王牌打下来了,了不起!”
1953年,组织派张积慧去苏联莫斯科红旗空军指挥学院深造。4年里,他把课堂笔记全部译成中文,熬夜整理成战术手册,想着将来能给战友们用。
1957年学成回国时,30岁的张积慧已经是战功赫赫、理论扎实的双料人才。相关部门研究后,决定提拔他为空六师副师长,所有人都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就在任命快要公布时,空军司令刘亚楼投了反对票。这位有“雷公爷”之称的铁司令,在会上敲着桌子说:“打仗厉害不代表能带队,先去十八团当团长,把指挥的底子练扎实。”
这话让不少人纳闷:特等功臣、留洋归来,当个副师长还不够格?但了解刘亚楼的人都知道,他选干部从不含糊。这位从红军长征走出来的指挥员,创立了“三最一假如”的考核方法,最看重干部的实际能力。
他常说:“空军是要打仗的,光敢冲不行,得会带队伍打胜仗。”
在他看来,张积慧是块好料,但一直当大队长、副团长,没单独带过整团的部队,直接当副师长容易“水土不服”。
会后,刘亚楼也专门找到张积慧谈话,把话说得透亮:“副师长的位置早晚是你的,但现在得补补指挥的课。团长干好了,将来才能当更称职的指挥员。”张积慧没半句怨言,第2天就去十八团报到了。他知道,这位铁司令是真心为他好。
在团长岗位上的两年,张积慧彻底沉了下去。他没摆“功臣架子”,每天先去维修车间看飞机,再跟飞行员一起升空训练。年轻飞行员飞错了战术,他会在天上用无线电批评,落地后立马拉到地图室复盘,让对方写三份检讨:一份谈问题,一份写改进,一份教战友。
为了应对复杂战况,他带头练夜航,把全团的夜航训练时长翻了好几倍。有老兵回忆:“张团长的笔记本比谁都厚,每次空战的得失记得清清楚楚。”
1960年,张积慧顺利升任空六师副师长。
这时候的他早已不是只会冲锋的“空中尖刀”,带队训练有章法,指挥作战有思路。后来他升任空27师师长、空一军军长,直到1973年担任空军副司令员,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部队里没人不服他:这位老首长既能在天上击落敌机,又能在地上带出王牌部队。
1980年,张积慧转业到地方,先后担任成都420厂副厂长、烟台市副市长。在烟台任职时,他常去郊区看农田,跟农民聊收成,身上还带着当年当飞行员的实在劲儿。
1990年,中央军委恢复他大军区副职待遇,让他回部队休养。可他没闲着,经常去航校给年轻飞行员讲空战故事,把当年“借太阳当刀”的战术拆解得明明白白。
2023年4月26日,张积慧在北京逝世。清理遗物时,家人没找到一枚勋章,只有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半片被炮弹削掉的机翼,上面的编号“2203”早已锈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