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志愿军功臣张积慧归国,原本应提副师长,刘亚楼却反对:当团长吧
迪丽瓦拉
2025-10-29 17:31:47
0

2023年8月的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大礼堂里,一片哀伤,这是96岁的张积慧将军,在这世间留下的最后一面。

这位把美军头号王牌飞行员揍进山谷的山东老兵,用一生诠释了:真正的成长从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把每一步都走成根基。

1927年的山东荣成乡下,张积慧的出生伴随着胶东半岛的海风与贫瘠。15岁时他成了村里的小学教师,握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可心里却装着乱世里的家国大义。

1945年,八路军招兵的消息传到村口,这个穿粗布褂子的年轻人当即放下教鞭,去了山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报到。谁也没想到,这个连飞机都没见过的农民子弟,将来会在天上书写传奇。

同年冬天,张积慧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被选入东北牡丹江航校。

那时候的航校条件差得离谱,飞机是日军遗留的破旧机型,零件要靠拆东补西,跑道是冻土压出来的,冬天冷得能冻掉手指。他白天跟着苏联教官学理论,晚上在煤油灯下记笔记,练习也是很下功夫。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张积慧已经成了航校的飞行教官,手把手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轻飞行员。

1951年,抗美援朝的战火烧到鸭绿江,刚成立没几年的人民空军奉命入朝。

那会儿的中美空军差距大得让人揪心:美军飞行员大多是二战老兵,飞行时长普遍超过3000小时,驾驶的F-86“佩刀”战机性能拔尖;而志愿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不到100小时,米格-15战机数量还不及对方零头。

美军仗着优势天天轰炸补给线,前线的志愿军战士常饿着肚子打仗,空四师接到的命令只有短短几个字:“拼死保住运输线”。

1952年2月10日的清晨,朝鲜平壤上空飘着碎雪。美军16架轰炸机在18架F-86护航下,直奔隅里铁路线而来,其中就有美军第334中队中队长乔治·戴维斯的座机。这个号称"百战不倦"的王牌飞行员,二战时参加过266次战斗飞行,在朝鲜战场已经击落14架战机,是美军宣传的"空中英雄"。

张积慧和僚机单志玉接到命令时,飞机刚加完油。两人第一次搭档,起飞前只是握了握手,却在天上形成了莫名的默契。他们扔掉副油箱,一口气爬升到万米高空抢占高位,突然发现右后方云层里窜出8架敌机,为首的正是戴维斯。

“保持编队!”张积慧对着无线电喊了一声,猛地一个右转上升,让戴维斯的突袭扑了个空。这下反倒把戴维斯“咬”住了,急得美军机群蜂拥而上想解围。单志玉当即拉起机头俯冲下来,像把尖刀把敌机群冲得七零八落。

没了干扰,张积慧死死盯着戴维斯的尾烟追了上去。戴维斯仗着经验老到,先是往云层里钻,见甩不掉又朝着太阳方向拉升,这是美军常用的套路,想借阳光晃花对手的眼。可张积慧早把这些战术摸透了,他微微调整机身,从侧后方绕开强光,距离一点点拉近到600米。

“咚咚咚!”机炮突然开火,戴维斯的战机瞬间冒起黑烟,一头扎向博川郡的山谷,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

这场短短几分钟的空战,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可胜利的代价是惨烈的:美军机群疯狂反扑,张积慧的战机被多次击中,被迫跳伞逃生;单志玉为了掩护他,机身被打成了筛子,壮烈牺牲时才25岁。

后来张积慧每次说起这事都红着眼:“那是替我死的兄弟。”

戴维斯被击落的消息传到美国,舆论一片哗然。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发表特别声明,承认这是“悲惨的失败”。志愿军的补给线压力大减,毛主席看到战报后批示:“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

张积慧回国时,毛主席专门接见了他,握着他的手说:“你们把美国的王牌打下来了,了不起!”

1953年,组织派张积慧去苏联莫斯科红旗空军指挥学院深造。4年里,他把课堂笔记全部译成中文,熬夜整理成战术手册,想着将来能给战友们用。

1957年学成回国时,30岁的张积慧已经是战功赫赫、理论扎实的双料人才。相关部门研究后,决定提拔他为空六师副师长,所有人都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就在任命快要公布时,空军司令刘亚楼投了反对票。这位有“雷公爷”之称的铁司令,在会上敲着桌子说:“打仗厉害不代表能带队,先去十八团当团长,把指挥的底子练扎实。”

这话让不少人纳闷:特等功臣、留洋归来,当个副师长还不够格?但了解刘亚楼的人都知道,他选干部从不含糊。这位从红军长征走出来的指挥员,创立了“三最一假如”的考核方法,最看重干部的实际能力。

他常说:“空军是要打仗的,光敢冲不行,得会带队伍打胜仗。”

在他看来,张积慧是块好料,但一直当大队长、副团长,没单独带过整团的部队,直接当副师长容易“水土不服”。

会后,刘亚楼也专门找到张积慧谈话,把话说得透亮:“副师长的位置早晚是你的,但现在得补补指挥的课。团长干好了,将来才能当更称职的指挥员。”张积慧没半句怨言,第2天就去十八团报到了。他知道,这位铁司令是真心为他好。

在团长岗位上的两年,张积慧彻底沉了下去。他没摆“功臣架子”,每天先去维修车间看飞机,再跟飞行员一起升空训练。年轻飞行员飞错了战术,他会在天上用无线电批评,落地后立马拉到地图室复盘,让对方写三份检讨:一份谈问题,一份写改进,一份教战友。

为了应对复杂战况,他带头练夜航,把全团的夜航训练时长翻了好几倍。有老兵回忆:“张团长的笔记本比谁都厚,每次空战的得失记得清清楚楚。”

1960年,张积慧顺利升任空六师副师长。

这时候的他早已不是只会冲锋的“空中尖刀”,带队训练有章法,指挥作战有思路。后来他升任空27师师长、空一军军长,直到1973年担任空军副司令员,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部队里没人不服他:这位老首长既能在天上击落敌机,又能在地上带出王牌部队。

1980年,张积慧转业到地方,先后担任成都420厂副厂长、烟台市副市长。在烟台任职时,他常去郊区看农田,跟农民聊收成,身上还带着当年当飞行员的实在劲儿。

1990年,中央军委恢复他大军区副职待遇,让他回部队休养。可他没闲着,经常去航校给年轻飞行员讲空战故事,把当年“借太阳当刀”的战术拆解得明明白白。

2023年4月26日,张积慧在北京逝世。清理遗物时,家人没找到一枚勋章,只有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半片被炮弹削掉的机翼,上面的编号“2203”早已锈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的当... 中新网新疆和田10月29日电 (陶拴科)今年是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发掘出土30周年,曾...
原创 为... 古代的冷兵器战争通常是面对面的激烈肉搏,真刀真枪的较量。因此,冲在最前面的人往往会面临很大的死亡风险...
原创 杨... 历史开讲 梁启超曾指出,历史人物的记载有时会存在失实的情况。历史学家因为个人的偏见或者私人恩怨,往...
原创 三... 当你阅读《三国演义》时,是否有过疑问,刘备这个“大耳贼”明明除了会哭,似乎什么都不擅长,可为什么他依...
原创 周... 周总理,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无私奉献,一心为民,您为国...
原创 1... 1980 年,一个法国人说了句让人听了想笑的话:“苏联撑不过十年。” 那会儿的苏联,正是个头顶 “超...
原创 揭...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部广为流传的悲剧英雄传记,一部是《说岳全传》,另一部是《杨家将》。它们都讲述...
原创 司...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即便这个动作看似平常,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今...
原创 萨... 引言 唐代诗人韩愈在《平淮西碑》中提到:“地大物博,蘖牙其间。”这句话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不仅疆域...
原创 康... 1898年秋天,戊戌变法失败的血色还未褪去,两位核心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先后仓皇逃亡日本。彼时...
原创 林... 在民国那段风起云涌的年代,能从乱世中走出一个林徽因,已经够让人侧目。但你知道吗?她背后其实站着四位“...
原创 6... 每一次朝廷更替,都会迎来一个新君主。而每个开国皇帝想要登上这一至高无上的宝座,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原创 日... 石破茂就“战后80周年”发表讲话中提到“必须将那场战争的反省与教训深深铭刻于心” 虽使用了“反省”一...
原创 曹... 前言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作为一位雄心勃勃的枭雄,他的形象在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中通常显得威风凛...
原创 古...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历来是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对...
【世遗唐崖】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 云上恩施报道(咸丰通联记者 舒淑 文朝顺)10月28日晚,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唐崖土司城》在咸丰县会...
原创 鲁... 民国时期是中国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个特殊时代,在这段历史背景下,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相互碰撞,民众的思想...
原创 1... 在开国将军中,刘培善中将的名字或许不如其他将领响亮,许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他,但他的贡献却丝毫不逊色。虽...
原创 小... 1946年1月10日,蒋介石调集了五个精锐师,向古北口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占领这个重要的战略位置,...
原创 救... 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去世,享年58岁。他当时是服用了大量安眠药自杀的。 虽然他身边最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