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到中国的崛起时,许多西方国家的反应就像邻居家突然中了彩票——既感到羡慕,又有些焦虑,甚至开始感到不安,最终演变成了羡慕、嫉妒与敌意。中国本来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为什么还是常常被贴上“威胁”的标签呢?一位英国学者直言:“西方担心的,不是中国本身,而是他们自己曾经做过的事。”
要想理解西方为何对中国如此警惕,我们需要回顾历史。19世纪,英国通过鸦片和炮舰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其他列强也纷纷借机割地赔款,圆明园的废墟至今无声地控诉着这段屈辱历史。如今,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曾经的“落后挨打”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西方则开始失眠——他们担心中国会在强大后“秋后算账”。
一位英国学者分析指出:“西方害怕的并非中国的发展,而是历史的反弹。西方担心中国在变强后,会追讨曾经的殖民掠夺。”比如,英国在退出殖民地时故意设置障碍(如印巴分治),这种心虚的行为正是历史的延续。
西方对中国的忌惮,还包含着文明冲突的焦虑。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年历史,几度登顶世界之巅。唐朝时的长安城,万国来朝;明朝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带去的却是瓷器而非枪炮。这种“以德服人”的传统,和西方依靠殖民掠夺起家的历史完全不同。如今,当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合作共赢时,西方却开始感到不安。牛津大学的学者指出:“中国的复兴不仅仅是国力的强大,更是一个文明体系的回归。这让西方那些习惯用霸权思维来看待世界的人感到陌生,甚至感到恐惧。”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实质上是由西方主导的“富人俱乐部”。美国通过美元霸权主宰全球经济,欧洲则通过技术垄断获取丰厚的红利。但中国的崛起,让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不依赖殖民、不发动战争,依靠勤劳和开放也能实现崛起。这种模式打破了西方的“霸权泡沫”。例如,“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了150多个国家,中国也成为了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因此,西方开始担心:蛋糕的份额越来越小,自己的优势地位会逐渐消失。
最让西方担忧的是,中国的崛起可能引发一场“地缘海啸”。韩国担心失去美军的庇护,东欧国家忧虑俄罗斯会再次崛起,而欧洲则害怕再次沦为美国的附庸。这种恐慌背后,反映了西方对“失序世界”的担忧。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说:“西方害怕的不是中国,而是中国崛起后,那些曾经被压迫的国家将集体‘翻身’。”例如,墨西哥如果变成“美洲版的乌克兰”,美国曾占领的领土可能会成为新的火药桶;中东国家若摆脱美元霸权,华尔街的金融帝国或将崩塌。
面对西方的焦虑,中国始终如一地传递着善意。四十年来,中国未曾对外发动战争,帮助了8亿人摆脱贫困,并且在全球疫情期间提供了大量疫苗。正是这样一个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的国家,才是当今大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