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年轻时曾赴海外留学,吸收先进的思想,并像鲁迅一样放弃了医学,选择投身文学。他无疑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巨擘,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或抹去的历史人物。
除了文学成就,郭沫若还在历史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领域有所建树。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巨匠,还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在这些领域的深厚功底。
关于泰山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古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它位于山东省中部,横跨泰安、济南、淄博三市。泰山的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虽然在五岳中排名第三,但因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被誉为五岳之首。
由此可见,五岳的排名并非单纯依据山峰的高度,泰山之所以被尊为五岳之首,主要因为它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去世后,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史记集解》中有记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古人认为东方是生命的源泉,春天万物复苏的起点,象征着希望和吉祥。因此,泰山被视为“直通帝座”的圣地,百姓和帝王都对它充满敬畏。帝王登泰山祭拜,祈求国家的安定和国泰民安,这也成就了“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当然,帝王不仅祭祀,还会在泰山建庙塑神,刻石留字,以纪念和巩固权威。
泰山上的刻石不只属于皇室,许多古代文人也来此留下足迹。他们在泰山壮丽的景色面前,心生敬仰,写下诗词或刻字。至今,泰山的山体上保留着20多处古建筑群和2200多处碑刻。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位于泰山背部的一块巨大石刻,这块石刻上刻着“虫二”两个字。作者刘廷桂刻下这两个字后,并未解释,留下了无数后人疑惑。每个登山的人看到这两个字,都会产生疑问:“虫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这与虫子有关,但事实并非如此。
古代信息流通较为缓慢,或许早有人破解了这个谜团,但了解的人有限。直到近代,郭沫若在观察后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并被广泛传播开来。
文字游戏
上世纪50年代末,战争结束后的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几位日本学者来到中国,探访中华文化。在他们攀登泰山的过程中,领略了美丽的风光,赞叹不已。穿过红门和万仙楼后,他们继续向北走,来到一块刻有“虫二”的石壁前。
这些日本学者对汉字有一定研究,但面对这两个字,他们感到困惑。明明分开看,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合起来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于是,他们向同行的中国学者请教:“‘虫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1961年,郭沫若也曾攀登泰山。有人专门带他去看这块石刻,郭沫若思索片刻后笑着说:“这两个字的意思是‘风月无边’。这只是古人用来玩弄文字的游戏罢了。”他说完,还做了个手势,写下了“虫二”两个字。
原来,若去掉字形的边框,“虫二”就变成了“风月”二字,这恰好表达了“风月无边”的意思,意指风景美好,无法尽述。这个文字游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妙与独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在现代互联网的帮助下,我们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种知识,若没有互联网,很多人一生可能都无法解开这个谜团。
对作品的赏析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对一篇诗文的理解总是带有个人的独特印象,尤其是涉及到作者内心情感时,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曾经在网络上流传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作家写的短篇文章被选入中学生语文考试题目,结果他自己做题反而得分比学生低。这是因为每个读者对作品的审美与理解会有所不同,而文本本身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如果一个优秀的作品没有读者的想象力来点亮,它便失去了生气。作品问世后,它所包含的意义会随着读者的思考和理解自我生成。
有时,作者写下某些细节时并没有刻意为之,就像我们吃饭时觉得干了就自然喝水,而不需刻意提醒。但有些读者却能敏锐地提取出作者当时未曾意识到的意图,这时,作者的“话语权”反而可能被读者超越。
因此,读作品时,我们最好不去看别人的评论,这样可以避免自己被他人的看法影响。带着最初的印象去阅读,无论是好是坏,都可能影响你对作品本质的理解。
小结:
汉字的魅力在文学家的笔下得到了升华,他们是文字的排列者。一些简单的字词组合能激发无限的想象力与情感。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文字正逐渐被图像和视频所取代,传统的文字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