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蒋灵柩现状:台湾不想要,亲人懒得管,“台独”分子泼油漆泄愤
迪丽瓦拉
2025-10-30 16:02:19
0

《——【·前言·】——》

一座灵柩,两代人的遗愿,几十年的等待。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去世这么多年,遗体至今还停放在台湾桃园的陵寝里,没能入土为安。

他们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回浙江奉化老家安葬,可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变得遥不可及。

台湾当局不愿提这茬,蒋家后人也不怎么上心,甚至还有"台独"分子跑去陵寝泼红漆发泄。这两具灵柩怎么就成了“烫手山芋”?

从反攻梦碎到选定慈湖的那些年

1949年,蒋介石带着残兵败将撤到台湾,心里还想着有朝一日打回大陆去。那时候他经常念叨浙江奉化的老家,想着早晚要衣锦还乡。

为了保持这种精神寄托,他在台湾到处找地方,想找个能让他想起家乡的地方。

1950年代,蒋介石满脑子都是反攻大陆的计划,他觉得自己迟早会回去,所以根本没想过要在台湾找块墓地。

那几年他跟老家的联系还挺紧密,总是托人打听奉化的情况,心里惦记着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到了1960年代,形势彻底变了。大陆研制出核武器,美国也不支持他反攻了,蒋介石这才明白,回大陆的梦是彻底破碎了。

他开始在台湾寻找能让他安心的地方,最后相中了桃园的慈湖。

这地方山清水秀,风景有点像奉化的老家,蒋介石就把它当成"第二故乡"。他在慈湖建了行馆,没事就来住住,看着湖水发呆,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1975年清明节后不久,蒋介石病重,临终前留下遗嘱,说自己的遗体暂时放在慈湖,等将来两岸统一了再回奉化安葬。这话说得很明白,他到死都没放弃回家的念想。

蒋经国继承了父亲的位子,也继承了这个遗愿。

1980年代两岸关系开始松动,可以通信了,1987年还开放了探亲。蒋经国看到这些变化,心里也有了希望,觉得父亲回家的日子说不定真能实现。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也走了,遗体同样放在大溪陵寝,遗嘱里也写着要回奉化。

父子俩的棺材就这样摆在台湾,一放就是几十年,谁也没想到会拖这么久。

李登辉上台后蒋家的日子不好过

蒋经国刚去世,李登辉就接手了台湾的权力。

这个人跟蒋家完全不是一路人,他上台后就开始搞"去蒋化",把蒋介石的雕像拆的拆,迁的迁,路名也改,学校名字也换。

蒋家在台湾的地位一落千丈,从原来的第一家族变成了“政治包袱”。

李登辉推行"台独"路线,压根不想提什么两岸统一,更别说帮忙安排蒋家老爷子回大陆安葬了

1990年代,蒋经国的儿子蒋孝勇看不下去了,他想着爷爷和父亲的遗愿不能就这么不了了之。

蒋孝勇私下里跟大陆方面联系,商量能不能把两位老人的灵柩运回奉化。大陆方面态度很明确,表示欢迎他们回家。

可台湾当局死活不同意,李登辉那伙人把这事往死里压,说什么现在不是时候,实际上就是不想让蒋家跟大陆有任何瓜葛。

蒋孝勇到处奔走,想尽办法推动这事,可根本没人理他。1996年12月,蒋孝勇郁郁而终,才52岁就走了,临死都没能完成这个心愿。

蒋孝勇去世后,蒋家基本就放弃了。蒋家第四代蒋万安虽然也从政,但他聪明,知道这个话题太敏感,提都不提。

他要是敢说要把太爷爷和爷爷的灵柩运回大陆,在台湾的政治生涯就算完了。蒋家其他人也一样,没人愿意出头,大家都选择沉默。

说白了,移灵这事既得罪台湾当局,又没什么实际好处,蒋家后人早就没了祖辈那股子劲头,能躲就躲。

台湾当局的冷处理和"台独"分子的闹剧

台湾当局对两具灵柩的态度很微妙,既不明确表态,也不积极处理,就这么晾着。

对他们来说,这两具灵柩是历史遗留问题,碰了麻烦,不碰也麻烦。

要是主动安排移灵回大陆,"台独"势力肯定闹翻天,说他们搞统战;要是强行在台湾安葬,又违背死者遗愿,舆论上说不过去。

最省事的办法就是不管不问,让它一直摆着。

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去蒋化"更加厉害。公共场所的蒋介石雕像被拆得七七八八,跟蒋家有关的东西能清理的都清理了。

陵寝还保留着,不是台湾当局有多尊重死者,纯粹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两具灵柩放在那里,就像两个定时炸弹,谁碰谁倒霉。

2018年2月28日,几个"台独"分子跑到慈湖陵寝,当着守卫的面往蒋介石的灵柩上泼红漆,嘴里还喊着口号。

这么恶劣的行为,最后只是口头警告了事,连拘留都没有。

这件事说明什么?说明在台湾现在的政治氛围下,侮辱蒋家已经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守卫看着那些人泼漆,都不敢上前阻止,生怕引火烧身。

事后台湾当局也没追究,就当没发生过。蒋家后人更是连声都不吭,任由祖辈的灵柩被这样对待。

两岸关系恶化让移灵彻底没戏

进入21世纪,两岸关系起起伏伏。有时候气氛缓和一点,有时候又紧张得不行。

移灵这事跟两岸关系绑得死死的,关系好的时候还能商量商量,关系差的时候提都不能提。

大陆方面一直表示欢迎蒋家老人回归故里,这个态度从来没变过。可台湾这边呢,根本不接茬。

都2025年了,两蒋的灵柩还是老样子,摆在陵寝里。

台湾政治环境越来越不友好,蒋家在台湾的影响力早就不复存在。

年轻一代台湾人很多都不知道蒋介石是谁,或者只知道课本上那几句话。

对他们来说,这两具灵柩就是历史课本里的内容,跟自己的生活没一点关系。

蒋家后人现在也是各过各的日子,该做生意做生意,该从政从政,没人把移灵当成头等大事。

说难听点,这两具灵柩对他们来说更像是负担。提起来麻烦,不提也没人怪他们。

大陆方面倒是一直开着门,说随时欢迎,可没有台湾当局配合,蒋家自己又不积极,这事就这么僵着。

两岸关系越紧张,移灵的可能性就越小。现在连正常的民间交流都受限制,更别说运灵柩这么敏感的事了。

台湾当局巴不得把两岸关系搞得越僵越好,怎么可能允许这种象征意义这么强的事情发生?

蒋介石和蒋经国当年再怎么也是主张统一的,让他们的灵柩回大陆,这不是打"台独"分子的脸吗?所以这事基本没戏。

《——【·结语·】——》

两具灵柩摆了几十年,见证了台湾政治的翻天覆地变化。

蒋家从呼风唤雨到无人问津,两岸关系从剑拔弩张到偶尔缓和再到现在的僵持。

蒋介石和蒋经国想回家的愿望到现在还没实现,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台湾不管,大陆欢迎,蒋家后人沉默,这就是现状。灵柩不能入土,死者不能安息,这事说起来还真挺悲凉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1687年,清朝大臣戴梓制造出了一种威力惊人的冲天炮。这种大炮威力巨大,一炮就能将小山包夷为平地。当...
原创 志... 1953年7月27日早上,板门店的水泥地面还沾着昨晚未干的露水。参加签字仪式的中朝代表们,心情却沉重...
原创 晋... 西晋都督诸州军事制度是西晋朝实施的一项关键举措,对中央政府控制地方以及地方军事力量的管理起到了至关重...
原创 1... 10月,上美三国大精第九批虽迟但到,然而还是缺了一本《火烧连营》,上美声称纸张供应不足,暂时放了刘备...
原创 韩...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国家。从很久以前开始,中国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在强大的中...
原创 斯... 在1940年代的苏联,历史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时代。随着约瑟夫·斯大林的去世,苏联迎来了一场引发全国震动...
原创 历...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零六):安得猛将兮守四方。 在北洋政府十六年的夏天,曾经一度威风凛凛的“...
原创 纪... 前言 近期,非洲多个国家发生政变,令世界再次关注到非洲的混乱局面。提到非洲,许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贫...
原创 此... 提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大家最熟悉的画面往往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或者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但实际上,这两...
原创 定... 定军山之战发生在公元219年正月,刘备从阳平渡过沔水,驻扎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展开激烈对抗。刘备带领着...
原创 当... 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雄心勃勃的开国君主,他们所册封的第一任太子,往往无法顺利继位。失宠...
原创 昌... 昌平君是楚国的王子,曾被秦王政任命为丞相,后来被调到郢城。在项燕成为荆王后,昌平君被立为楚王,但历史...
原创 项... 至今,关于项羽是否能过江东重整旗鼓,重新打败刘邦的讨论仍在继续。如果项羽真的渡过乌江,能否卷土重来?...
原创 道... 19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列强的威胁,其中英国是最具代表性的侵略者。在这个危机时刻,清朝的道光帝坚决反对...
原创 黄... 楔子: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到了唐朝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在宋朝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在将...
原创 诸...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战乱四起。三国时期,群雄逐鹿,曹魏、孙吴、刘蜀各据一方,诸葛...
原创 清...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清朝的皇族一下子失去了他们的特权,成为了普通的百姓。很多人都好奇,面对...
原创 从... 四大发明 艾约瑟,来华传教士及汉学家,最先在中国的三大发明中加入了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
原创 朱... 在元朝末期,江南的三大反元义军力量分别是陈友谅、朱元璋和张士诚。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亲自率领二十万...
原创 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历史中不同寻常的一面。 众所周知,自满清入关中原之后,为了同化各地汉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