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一年半,战斗同时在海上和陆地上展开,最后日本获得了胜利。日本之所以能够获胜,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支持。如果没有外部帮助,日本很难单靠自己赢得这场战争。相对而言,沙俄在这场战争中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支持,原因在于如果沙俄失败,对其他国家来说都是有利的。
日俄战争对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也是黄种人第一次在海上战胜白种人。白种人一度主宰海上霸权,而这场战争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然而,在战争爆发之前,很多人并不看好日本的胜算。尽管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大增,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清朝,但与沙俄的实力差距仍然很大。更重要的是,这还是日本第一次与西方大国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许多人对此并不乐观。 然而,在许多人对日本不看好的同时,许多其他国家却在背后积极支持日本。涉及到这场战争的大国主要有五个,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清朝和美国。尽管这些国家在外宣称中立,但他们的立场大体一致,都是支持日本。虽然表面上这场战争是日本与沙俄之间的冲突,但这些大国为什么要插手其中呢?其实,这些国家的参与动机与各自的利益密切相关。 英国和法国作为世界的霸主,他们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利益,不可能无动于衷。德国作为新崛起的强国,也希望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清朝则被迫参与,因为战争的陆地部分发生在中国东北,而这正是清朝的领土。美国则因为日本和沙俄都位于太平洋沿岸,任何一方的胜利都会对美国产生影响,因此不可能袖手旁观。 从整体来看,当时的大国参与战争的动机可以归结为各自的战略利益。我们可以更具体地分析各国参与战争的原因以及他们因此获得的好处。 首先,英国作为全球霸主,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不允许任何国家崛起威胁其全球主导地位。历史上,英国与西班牙、荷兰、法国和德国的冲突,基本上都源于这一点。在克里米亚战争后,英国联合法国打败了沙俄,然而沙俄转向东扩,短短时间内又恢复了强大的实力。为了继续打压沙俄,英国选择支持日本。 然而,英国并不想直接介入战争,因直接出兵的代价太大,实在不划算。于是,英国开始寻找东亚地区的盟友,在甲午战争后看到日本的强大,决定与日本结盟,共同对抗沙俄。对于英国来说,如果沙俄失败,不仅可以扩大在远东的影响力,沙俄对英国的威胁也将大大降低。因此,支持日本对英国来说是非常划算的。 接下来是法国。虽然法国在全球地位仅次于英国,但法国也不希望沙俄过于强大。与英国相似,法国的支持动机部分是出于战略考虑,不希望沙俄在全球崛起。更有趣的是,法国与沙俄关系较好,特别是在19世纪后期,沙俄的改革大部分由法国提供资金支持,并且两国在1891年结成同盟。法国之所以支持沙俄,主要是想利用沙俄的力量共同对抗日益强大的德国。可是,随着沙俄的扩张,法国开始担心沙俄在东北亚的势力会削弱其在欧洲的影响力,尤其是面对德国的威胁。为了让沙俄在远东受到挫折,法国决定支持日本。 从战略角度看,英国和法国的支持在海上战场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英法两国控制了全球重要的航线与港口,这使得沙俄的海军无法通过传统航线支援,最终战斗力大大削弱。假如没有英法的制约,沙俄的海军可能不会在海上那么轻易失败。 至于清朝,其支持日本的原因非常明确。沙俄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占领了中国东北,导致清朝失去了这片重要的领土。尽管当时清朝的国力衰弱,无法直接收复这些失地,但他们希望通过支持日本来对抗沙俄。清朝不仅为日本提供了补给,还为日本军队提供了情报和抚恤金。清朝与日本达成协议,帮助日本收复东北,交换条件是给予日本一些特权。因此,在陆地战场上,清朝的支持对日本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美国来说,虽然距离这场战争较远,但由于日本、沙俄和美国都位于太平洋沿岸,任何一方的胜利都会对美国产生一定影响。美国在战争中的策略与英国类似,选择支持日本以牵制沙俄。在战争的早期,美国采取了不直接介入的立场,等待两国的消耗,最终期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结果,美国在中立的立场下成功介入,使得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平协议。美国的出手使得它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 至于沙俄,虽然有德国的支持,但由于德国当时尚处于崛起阶段,无法公开支持沙俄,再加上其他大国的强力支持,沙俄最终未能取得胜利。表面上看,日俄战争只是日本与沙俄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却牵扯到了多个大国的利益。沙俄最终的失败也是可以预见的,毕竟在如此多国家的支持下,它几乎不可能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