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抵抗几乎已经无力回天,蒋介石虽然宣布下野,但依然在背后指使,任命李宗仁为代理总统,企图拖延局势。
蒋介石的这一做法显然只是为自己争取时间。此后,国共两党进行了谈判,但最终以失败告终。随即,解放军展开了震撼的渡江战役。 在解放南京的过程中,管玉泉营长作为第一位冲入“总统府”的指挥官,他的名字被历史铭记。但他当时的经历如何呢? 当年,人民解放军中有一支极为特殊的部队,它的存在时间仅有一年,但这一年却历史性地见证了红旗在南京总统府的升起,整个世界都为之注目。这支部队正是由陈毅司令员指挥的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 有趣的是,这支攻占“总统府”的部队,实际上与当年在济南起义的国民党部队有着直接关联。1948年10月,吴化文领导的部队起义后,很快被派往黄河以北进行整训,并改编为第三十五军。 在当时的解放南京战斗计划中,三十五军的原定任务是消灭周围的敌人,然后继续等待下一步指示。然而,随着浦口地区的敌人察觉到危险,迅速撤退,南京城空无一人。于是,刘邓等领导决定将南京的接管任务交给三十五军。 三十五军很快完成了任务,并准备前进南京。原定的任务发生了变化,随着敌人撤离,三十五军成为了最合适的进攻部队,最终接受了全面占领南京的命令。 然而,这场渡江并没有预想中的艰难。因为守军早已察觉到战事不利,迅速逃离,管玉泉的部队几乎没有遇到抵抗,顺利过江。抵达南京后,三营接到了上级的指示,要求他们率先占领国民党的“总统府”及其周围重要机关。 尽管渡江顺利,但进入南京后,战士们依然遇到了一些麻烦。虽然城内的正规部队已经撤离,但依然有部分残留的国民党伤兵和特务在城内活动,他们不相信蒋介石政权会轻易崩溃,因此不断进行小规模的骚扰。就在此时,管玉泉的好战友、三营参谋王友才不幸被敌人用冷枪击中,牺牲了。 1949年4月24日,管玉泉带领的部队终于到达了“总统府”。他们发现大门紧锁,院内空荡荡的,只有几名普通的卫兵留守。整个“总统府”到处散落着未处理的文件和废弃的报纸,显然国民党政府在撤离时匆忙至极。 管玉泉带领队伍试图打开门,门内的卫兵见状,配合地将门打开,最终,几个卫兵被俘虏。进入总统府后,管玉泉和队员们看到一幅蒋介石穿军装的画像挂在东墙上。面对如此挑衅的物品,战士们怒火中烧,王保仁班长按捺不住情绪,举起冲锋枪朝着画像连开数枪。 管玉泉带队继续向上,看到外面的“青天白日旗”高高悬挂,他快速冲上前去,将这面旗帜撕了下来。由于没有事先准备好红旗,他便将冲锋时用的红旗挂了上去。随后,管玉泉情不自禁地拿起胸前的望远镜,站在楼顶远眺,目光越过了南京城,这一瞬间被随军记者捕捉到,这张照片后来被陈列在了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 之后,战士们在总统府内进行大范围的巡查,豪华的欧式装修令他们目瞪口呆。一些细心的战士还发现了一张蒋介石为庆祝“徐蚌会战”大捷所颁发的嘉奖令,引得大家忍不住大笑。管玉泉也回忆起当时大家在“总统府”里的趣事,笑声连连。他说:“许多战士是第一次进城,对于这些新鲜事物不知所措。有些战士甚至在电灯泡上点烟,还有的将战马拉到西花园里去喝水。” 1949年4月27日,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人带着警卫员来到“总统府”,首先表扬了战士们的英勇表现。但看到乱作一团的总统府,领导们立即指出:“这搞得太乱,太不讲卫生了,入城守则必须遵守。”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原来蒋介石的办公地点也是国家的重要文物,必须妥善处理。 因此,所有战士被指示离开“总统府”,并没有留下任何一人。蒋介石还在办公室内留下了一些珍贵文物,包括清朝大臣使用过的物品,例如曾国潘的鸡血石章。蒋介石显然认为自己会很快回来,没想到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这里。 解放南京的胜利,标志着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对管玉泉而言,这一天无疑是他一生的骄傲。他亲手撕下了国民党的旗帜,挂上了象征革命胜利的红旗,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然而,随着解放南京后不久,三十五军的任务发生了变化,全部调归华东军区海军,三十五军这个光荣的名称最终也被撤销。尽管这支部队只存在了一年,但解放南京的事件将这支部队永载史册,成为解放战争中的标志性胜利。 吴化文军长因这次战役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而管玉泉作为第一个冲入“总统府”的营长,也在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56年,管玉泉被调任至31军,担任91师副师长。 直到1981年,管玉泉从宁德军分区副司令员的位置上退休,进入福建省第五干休所度过了他的晚年。然而,他的晚年心中一直有一个未解的心结,直到后来才得以解决。 记者在采访管玉泉时,得知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在桃花岳突围战中,他带领部队与敌人奋勇拼杀,成功突破包围;在杨家孔的战斗中,他因面对面拼刺刀而被授予“刺杀英雄”称号。当时,很多人并不了解管玉泉的这些事迹,甚至误以为攻占“总统府”的人早已去世,导致一些不负责任的文章出现,并且媒体没有进行调查,便开始编造事实。 许多曾经参与“解放南京”战役的老战士对此深感愤怒,他们通过信件希望管玉泉站出来澄清事实。特别是一位名叫陈敏忠的通讯员,看不下去那些谣言,特意给管玉泉寄去几张照片,并强调了此事的重要性。 管玉泉说:“陈敏忠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当时也是亲历者。”当《解放军报》重新刊登了相关报道后,管玉泉终于放下心中的疑虑,他将报纸复印了多份,寄给了当年还在世的战友,并为此感动得哭了出来。 2011年8月27日,管玉泉这位年迈的老英雄离世,他当年带领部队攻入“总统府”的故事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