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尤其是在1986年版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角色。即使过去了30年,我们依然能在电视上看到齐天大圣的身影。那么,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既然唐玄奘是历史人物,陪伴他一起经历艰难险阻、取回真经的孙悟空,是否也有历史原型呢?通过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我们找到了答案:确实有其人!这个人就是石磐陀。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揭示了许多历史真相,其中就包括孙悟空的历史原型——石磐陀。壁画中,那位形象酷似猴子的男子,就是孙悟空的原型——石磐陀。由于他是胡人,毛发异常浓密,外形上显得有些像猿猴。石磐陀曾是一个横行一方的强盗,后来在唐僧的劝导下悔过自新,成为唐僧的第一位弟子,且帮助唐僧成功穿越荒漠,躲避了官府的追捕。这些事迹在《大唐西域记》中都有详细记载。 在敦煌的壁画中,唐僧的形象庄严神圣,头顶光环,而在唐僧身后,则有一位形象恐怖、面部毛发覆盖、鼻孔朝前、獠牙外露的人牵着马。马背上还驮着行李,这正是石磐陀的形象。经过考证,这位形象奇特的人物来自甘肃,按当时的说法属于胡人。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孙悟空”形象与我们熟悉的美猴王并不相同。壁画中的孙悟空双手合十,面目狰狞,牙齿外露,看起来并不美观。敦煌莫高窟的年代要早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创作,因此这幅壁画的真实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此外,关于孙悟空的出身,古代文献中常提到他来自西域。在《西游记平话》中,就提到“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帘洞”,这实际上是对孙悟空来源于西域胡人的一种暗示。胡人通常体毛较浓,眉骨突出,常被联想到猿猴。而且,胡人身强力壮,熟悉西域的地理和风俗,成为传说中的“猴行者”孙悟空,也就不难理解了。 更进一步,从时间和地点上看,石磐陀与孙悟空的经历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出现在唐朝贞观年间,而玄奘的西行之路,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石磐陀作为唐僧的徒弟,随他一同西行取经。更有意思的是,石磐陀的名字中有“石”字,正如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猴”。而石磐陀的上一任胡僧与“猢狲”一词也有着谐音关系,“猢狲”即为“猴”的意思。由此可见,孙悟空与石磐陀在形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是为何许多专家都认同这一说法。在唐朝佛教盛行的背景下,玄奘在瓜州讲法、收石磐陀为徒并与他一同西行的故事被广泛传颂。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便从这一历史故事中汲取了灵感,塑造了孙悟空这一经典角色。虽然历史上的石磐陀是孙悟空的原型,但两者并非完全等同。你对孙悟空的历史原型石磐陀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