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民国时期的军阀通常是那些肥头大耳、气焰嚣张的人。他们不仅拥有许多妻妾,而且会通过掠夺民间财富来满足个人享乐。确实,民国军阀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存在,他们虽曾拥兵自重,却品行高尚,且从未为自己搜刮民脂民膏。即便在下野之后,他们也过得贫困潦倒,令人感到惋惜。以下是其中三位值得敬佩的民国军阀。
第一位是民国总理段祺瑞。
段祺瑞是北洋时期的一位重要军阀,曾被称为“六不总理”。他是皖系军阀的领袖,手握重兵,官至国务院总理。他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府院之争”广为人知。虽然段祺瑞是军阀,但他的个人品格堪称值得尊敬。他从不贪财,且对金钱没有兴趣。历史上唯一一次他接受礼物,是张作霖送给他几条小鱼,段祺瑞本不想接受,但碍于张大帅的面子,最终只能笑纳。
段祺瑞在民国时期地位显赫,许多官员和商人都纷纷送礼,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过着“两袖清风”的生活。下野后,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段祺瑞的生活变得非常困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得知段祺瑞贫困的情况,试图用金钱拉拢他,但他毅然拒绝了。即使在晚年,他几乎揭不开锅,幸好蒋介石政府每月向他提供两万法币,才解决了他的一些生活困难。一代军阀最终落得如此境地,令人唏嘘不已。
第二位是“广东王”陈炯明。
陈炯明是广东的著名军阀,在广东有着极高的影响力,被称为“广东王”。他曾提倡“联省自治”,这一政治立场与孙中山的“大一统”思想存在明显冲突,因此他在历史中被一些人否定。然而,抛开政治观点不谈,陈炯明的个人品格令人敬佩。即使是孙中山也曾称赞他:“(陈炯明)不好女色,不贪享乐,吃苦耐劳,俭朴得很,连我也不如他。”
陈炯明下野后,成立了中国致公党,并自任党主席。当时的致公党堪称中国最富有的政党之一,但作为党主席的陈炯明,居然在下野后生活贫困,几乎无力维持生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企图收买陈炯明,送来了一张8万元的支票。陈炯明看到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将支票退还给了他们。如此气节,怎能不让人敬佩?
第三位是“广西王”陆荣廷。
陆荣廷的童年非常不幸,早年双亲去世,他从小靠乞讨生活,过得十分困苦。直到中法战争爆发,陆荣廷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崛起,逐步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广西提督,开始了他在广西的统治生涯。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陆荣廷一度掌握了广西的军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广西王”。
1924年,陆荣廷被自己的部下李宗仁赶出广西,之后他移居上海,几乎过上了隐居的生活。晚年的陆荣廷贫困潦倒,去世时甚至没有足够的钱购买棺材,最后还是李宗仁出资才能让他顺利下葬。作为曾经统治广西的显赫军阀,陆荣廷去世时身无长物,这种廉洁自守的作风,怎能不让现代人肃然起敬?
这三位军阀虽然曾身处权力巅峰,但他们的清廉和气节,至今仍让人们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