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九子夺嫡”事件的残酷角逐,最终,在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和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帮助下,皇四子胤禛成功夺得皇位,成为了雍正皇帝。历代帝王登基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通常都会采取极端手段来铲除威胁自己权力的皇室成员。雍正皇帝的登基更是经过一场血腥的斗争,尤其是他继位初期,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依旧对失去皇位感到愤恨,时刻对雍正进行抨击和阻挠。雍正皇帝本就个性阴沉、心机深重,因此他开始了一场极为血腥且残酷的清算行动。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八爷党”的成员: 首脑人物是皇八子胤禩(康熙五十三年之前),以及康熙五十三年以后由皇十四子胤禵接替; 其他关键人物包括:皇九子胤禟,负责财政;皇十子胤俄,则拥有强大的背景支撑。 根据《清实录·世宗实录》记载,雍正皇帝对于“八爷党”采取了逐步削弱的策略,而不是一举铲除。雍正皇帝显然深知“八爷党”势力庞大,因此采取了缓慢蚕食、逐渐削弱他们的办法: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立即任命皇八子胤禩为“总理事务王大臣”,暂时让他处于被迷惑的状态;同时,紧急召回正在西北带兵的皇十四子胤禵,并将其软禁在景陵,切断了“八爷党”以武力反抗的可能性。 雍正元年,雍正决定将皇九子胤禟调离京城,派往西宁,而皇十子胤俄则被剥夺爵位,并被软禁在京城。 至此,雍正皇帝成功将皇八子胤禩孤立,剩下的便是他一一清除“八爷党”成员的过程。 雍正四年二月,雍正皇帝为皇八子胤禩设下罪名,剥夺了他的黄带子,取消了他的宗籍,改名为阿其那,并将其软禁在宗人府;半年后,皇八子胤禩在禁地病逝。仅仅过了两个月,雍正皇帝又改名了皇九子胤禟为“塞思黑”,剥夺了他的爵位并软禁在直隶总督府;同样,皇九子胤禟也在禁地病逝。 不过,雍正皇帝并未立即对其他两名“八爷党”成员——皇十子胤俄和皇十四子胤禵下狠手,只是将他们圈禁,并没有直接处决。如果说皇十四子胤禵与雍正皇帝有血缘关系,可能出于手足之情,雍正皇帝心软不忍下手。那么,皇十子胤俄为何能幸免于难呢? 对于这一问题,雍正皇帝在他的亲笔写作《大义觉迷录》中做出了解释: “允俄狂悖糊涂,受其笼络,遂至胶固而不解,于是结交匪类,蛊惑人心,而行险侥幸之辈,皆乐为之用,私相推戴,竟忘君臣之大义。” 正如《雍正王朝》中的表现一样,历史上的皇十子胤俄确实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做事糊涂,缺乏政治智慧。雍正皇帝也多次指出,皇十子胤俄之所以和皇八子胤禩结党,是因为他缺乏理智、无知无耻,受到了蛊惑。雍正皇帝宽恕皇十子胤俄也许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然而,雍正皇帝的《大义觉迷录》其实更多是一种政治宣传,目的是为他自己辩解,塑造一个无所不知、正直的形象。至于其中的可信度,我们很难判定。 放下雍正的解释,后人普遍认为,皇十子胤俄之所以被雍正放过,更多是因为他背后强大的家族势力,让雍正皇帝心生忌惮,因此才选择饶他一命。 皇十子胤俄的家族背景确实非常强大: 他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她曾经在康熙朝执掌后宫多年; 他的姨母是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他的外公是遏必隆,康熙朝初期的“四大辅臣”之一,是钮祜禄家族的领头人物; 他的舅舅阿灵阿,也是康熙最倚重的外戚之一,曾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刑部尚书,是满洲勋贵的领袖人物。 仅凭这些人物,便足以证明,皇十子胤俄的外戚背景极为强大,甚至比许多嫡系皇子还要显赫。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皇权一直仰仗满洲勋贵家族的支持。面对如钮祜禄家族这般强大的背景,雍正皇帝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因此,雍正并未直接处置皇十子胤俄,而是选择了不惹麻烦,给了他一线生机。 然而,雍正皇帝的真正考虑并非仅仅因为皇十子胤俄的强大背景。其实,雍正皇帝之所以没有重惩皇十子胤俄,是因为他并不把皇十子胤俄视为真正的威胁。雍正的目标,是先削弱支持皇八子胤禩的力量。因此,他将皇十子胤俄软禁起来,是为了削弱“八爷党”的支持力量。 总之,雍正皇帝并非天生冷酷无情。他所做的“弑兄杀弟”举动,最终目的只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确保新政的顺利推行。 正如《啸亭杂录》对雍正皇帝的评价:“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雍正皇帝在位期间,致力于恢复并推动“康熙盛世”的延续,为“乾隆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治理为百姓带来了福祉,可以说他是位英明的帝王。因此,雍正皇帝的这些政治选择,也应当得到公正的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