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两百多年间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至今仍引人好奇。例如,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为何最终由雍正登基,这其中的复杂权谋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需要学者们不断研究、论证。同样,在雍正年间,也有一件令人费解的事件,那就是曾被封为“一等公”、掌控西北军政大权的年羹尧,为何在短短几年间从权倾朝野的重臣,最终却被雍正赐死。这究竟是因为他功高盖主,还是自己逾越君臣界限?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年羹尧确实是一位才学出众的人物。康熙年间,他便手握重权;雍正继位后,更先后担任四川总督、四川巡抚、川陕总督等职,统辖今日川陕广大地区的军政大权,相当于兼任省委书记和军区司令员。他带兵征讨青海叛乱,剿灭罗卜藏丹津,平定动乱,赢得雍正极高认可,被视为与隆科多齐名的左右手。要知道,隆科多是康熙亲命辅政大臣,还是雍正的舅舅,能与之平起平坐,可见年羹尧的威望之高。
然而,年羹尧的问题在于年轻轻狂、居功自傲。他立下大功,却不懂得谦虚谨慎,不仅对群臣如此,对雍正亦是毫无顾忌。雍正多次下谕旨提醒他要谨慎自持,但年羹尧依旧我行我素,不听劝告。这让雍正开始将他视为心腹大患,担心他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平日里,雍正对他不再一味推崇,一些小事也会成为处罚他的借口。在雍正的官场,皇帝的喜好直接影响官员升降,受宠者高升,不得宠者降职甚至赐死。按理说,当时手握重兵的年羹尧完全有能力反抗雍正,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原因在于,年羹尧心里清楚,虽然他在军中有威望,但后勤体系不完善,如果与皇帝正面冲突,很可能自食其果。他深知自己功劳再大,雍正也会有所顾忌。然而,雍正采用“温水煮青蛙”的策略,逐步削弱年羹尧的权力,慢慢剪除他的羽翼。最终,年羹尧在连续受到降职、惩处之后被下狱,雍正四年便赐死了这位曾风光一时的“大将军”,至此,年羹尧的传奇也画上了句号。